近年来,我国船舶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船舶建造、修理、配套和海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为7380件,是“十五”申请总量的2.2倍。其中,国内专利(指中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公民提出的专利申请)6599件,国外专利(指国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781件。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十一五”期间船舶技术领域6599件国内专利中,发明专利为2645件,占总量的40.1%;实用新型专利为3954件,占总量的59.9%。在781件国外专利中,发明专利为737件,占总量的94.4%;实用新型专利44件,占总量的5.6%。由于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技术方案必须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等要素,因此,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往往比实用新型专利高。国外专利中接近95%的申请为发明专利,国内发明专利仅约4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专利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专利质量有待提高。
国内外专利均主要集中在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船用设备等技术领域(B63B小类)。其中,国内为2307件,约占总量的35%;国外为325件,约占总量的41.6%。不过,两者的技术侧重有明显差异,国内专利偏重于船舶设计和建造,而国外专利明显偏重于海洋平台技术,这说明近年来国外企业开始着重关注海洋平台领域的技术发展。
在国内专利申请中,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七○二所、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和国有企业,其专利量约占国内专利总量的9%;在781件国外专利中,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为德国贝克船舶系统有限及两合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岛野株式会社和瓦锡兰有限公司等船舶建造和船用设备生产企业,其专利量约占总量的15%。这说明在船舶领域,国内尚未形成一批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船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