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工业领域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情况
1、围绕需求,推进国际标准转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目前,机械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为13303项(截止到2007年9月底),其中国家标准为4714项、行业标准为8589项。机械工业对口的ISO/TC有41个、ISO/TC/SC有133个,IEC/TC有44个、IEC/TC/SC有43个。截止到2006年底,机械工业对应的国际标准(ISO标准、IEC标准)4193项中,已转化为机械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627项,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正在转化的415项,经分析不予转化的245项,尚未转化的906项。机械工业领域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可达77%。
按机械工业行业分类,机械工业11个行业中,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70%的有农业机械行业、内燃机行业、仪器仪表行业、文化办公设备行业、石化通用行业、机床工具行业、电工电器行业、通用基础件行业、基础工艺与共性技术等9个行业。
机械工业各行业国际标准具体转化情况见表1。
表1
表1
序号 |
行业 |
总和 |
已转化 |
正转化 |
不转化 |
转化率 |
1 |
农业机械行业 |
245 |
148 |
21 |
6 |
71% |
2 |
内燃机行业 |
81 |
58 |
6 |
0 |
79% |
3 |
工程机械行业 |
184 |
105 |
13 |
2 |
65% |
4 |
仪器仪表行业 |
297 |
142 |
105 |
9 |
86% |
5 |
文化办公设备行业 |
31 |
20 |
4 |
4 |
89% |
6 |
石化通用行业 |
106 |
62 |
6 |
14 |
74% |
7 |
重型矿山行业 |
181 |
42 |
14 |
43 |
41% |
8 |
机床工具行业 |
351 |
256 |
54 |
5 |
90% |
9 |
电工电器行业 |
1398 |
858 |
126 |
71 |
74% |
10 |
通用基础件行业 |
564 |
396 |
19 |
43 |
80% |
11 |
基础工艺与共性技术 |
755 |
540 |
47 |
48 |
83% |
|
合计 |
4193 |
2627 |
415 |
245 |
77% |
随着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际标准竞争、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自2001年以来,机械工业领域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承担ISO/IEC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并达到6个(见表2);有4位同志分别担任了ISO/TC1《螺纹》、ISO/TC10/SC6《技术产品文件 机械文件》、IEC/SC22F《输配电系统电力电子设备》、IEC/TC9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的主席职务;承担20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174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电渣重熔炉两项国际标准的项目召集人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凭借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首次赢得IEC技术专家大奖——IEC1906大奖;承办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TC/SC/WG会议以及组织的标准化方面国际交流活动显著增加,为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表2
序号 |
ISO/IEC/TC/SC名称 |
秘书处承担单位 |
1 |
ISO/TC1《螺纹》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2 |
ISO/TC10/SC6《技术产品文件 机械文件》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3 |
IEC/TC7《架空导体》 |
上海电缆研究所 |
4 |
IEC/TC28《高压绝缘配合》 |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 |
5 |
IEC/TC85《电量和电磁量的测量设备》 |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表所 |
6 |
IEC/SC32C《小型熔断器》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
3、立足创新,探索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一是积极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国际标准,推动国际标准的有效采用,实现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机械工业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大多成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际标准工作机构,专门分析本专业国际标准化动态,开展国际标准与我国标准的比对研究,为及时转化对我国适用有效的国际标准提供技术支持,避免出现为“采标”而“采标”的现象。
二是围绕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实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目前,有27个专业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派员参加了80多个国际标准项目工作组工作,为争取使国际标准合理反映我国的技术要求创造了条件。
三是以科研为基础,制定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国际标准,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通过对国际上流行的19种总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详细的先进控制网络技术分析报告,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奠定了良好基础,促成了上海自仪股份和SOFTING公司、中国四联集团与西门子公司的开发合作,最终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工厂自动化用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加入到国际标准中。EPA通信协议成为IEC的PAS文件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技术领域拥有了国际认可的自主核心技术,为我国自动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探索了一条以国际标准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从整体上看,机械工业领域采用国际标准比例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与加快振兴机械工业的要求相比,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目标相比,机械工业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采用国际标准工作进展不平衡。据统计,在机械工业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到77%情况下,部分专业仅在40%左右。二是标准前期研究基础薄弱,导致基于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制定的国际标准严重缺乏。三是对国际区域性或其它国际先进组织的标准体系和标准研究不够。四是国际标准化专家缺乏。
二、机械工业“十一五”期间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目标和措施
1、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目标。
在采用国际标准文本方面:机械工业有关安全、环境方面性能标准百分之百采用国际标准;出口机电产品标准百分之百采用国际标准;机械工业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机械工业领域相关联的国际标准平均转化率超过90%。
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争取承担5个以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TC或SC秘书处,提出30项以上国际标准工作项目,参与100项以上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逐步提高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2、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协调。分析机械工业各行业尚未转化906项国际标准情况,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责任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到“十一五”末,机械工业领域国际标准平均转化率能达到95%以上。为此,2008年将编制《机械工业2008—2010年采用国际标准规划》,指导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有序进行;编制《出口机电产品对应国际标准目录》,明确出口机电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重点;编制《机械工业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南》,引导企业按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二是加强标准前期研究,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奠定基础。围绕机械工业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实施,使标准研制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机械工业重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与标准研制的结合,做倒标准制修订与科研同步。
三是加强国际标准,尤其是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涉及的标准,安全类、方法类国际标准有一定比重。但性能方面的标准,国际标准涉及较少,主要体现在国外先进标准之中。因此,要动员各方力量,跟踪、收集和研究国外先进标准、有关技术法规,为机电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四是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支持力度。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并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要通过引入竞争,资源整合,解决影响、制约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目标实现的有关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低的问题。
五是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要实现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目标,任务重,难度大,需要一支高素质标准化队伍予以支撑。因此,加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力度,吸纳广大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是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中机联标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