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目前市场回落对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影响经济效益的不利因素正在聚集,如新船价格大幅下跌,已经回落至2004年价格水平;造船的成本费用正在进入上升通道,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人民币持续升值,今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2.3个百分点。未来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影响下,过度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必须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能否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新突破,能否及时主动地应对国际新规则、新规范的变化,将成为船舶工业抢抓未来市场的关键。
注重创新驱动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
据工信部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手持订单中70%是散货船,在接单上,特别是在接单价值上落后于韩国,前5个月接单总额仅达韩国的1/4。另外,我国船用设备自主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不足,对配套业发展造成明显抑制作用,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仅为50%,与日韩80%至90%以上的本土化率相差较大。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技术依赖国外,高端产品的设计建造仍存在很多空白;三大主流船型缺乏品牌竞争力,市场快速反映能力亟待提高。
不过,依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我国船舶工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依然突出,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那么什么是新优势,如何打造新优势?这位负责人指出,就是要适应国内外航运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绿色造船发展的新趋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技术和品牌优势,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效率,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舶配套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具体来说,一是要结合国际海事新规范、新标准要求,加快主流船型、基础较好的高技术船舶等的升级换代,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品牌优势;二是瞄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加大创新力度,重点选择若干带动性强、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创新项目,切实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三是超前开展新型动力船舶、低排放船舶、前瞻概念性船舶等研发,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技术制高点,推动产业由技术发展的跟随者逐步向引领者转变;四要突破绿色设计制造、精益造船等关键技术,构建高效节能的制造体系,推动产业向集约发展的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