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海外并购业务时,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如何筛选被收购目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查和考核是并购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盖世汽车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于国内企业收购萨博这样的小众知名汽车品牌,业界持赞成立场的比例并不高。投票结果显示,只有24%的人士认为这样的收购值得,认为不值以及难以断言的人士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36%。
确实有很多海外并购机会稍纵即逝,再加上国内汽车企业在转型期间对此方式的青睐,出现这样“饥不择食”的现象似乎不难解释。
独立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车企海外并购展示出了沿产业链上移的新特点,中国车企能否成功还要看资本筹集能力、完善的合作发展方案等准备是否充分。他指出海外收购容易、消化难,后续整合重组将是重大的考验。
因此企业在筛选收购目标时,能否确保被收购目标在今后实现良性发展理应是所有准备出手海外的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整合失败的收购案例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要数上汽收购双龙一案。该案曾被视作中国汽车业最成功的海外并购典范。而如今得到的却是30亿投资灰飞烟灭、被印度人低价占去便宜的惨重教训。韩国过度紧张的劳资关系无疑是上汽入主双龙汽车之后再度濒临破产边缘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一结局的前因,不能不说是因为上汽在这场海外并购启动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潜在的风险。
在盖世汽车网进行的调查中,“平台技术”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分别被26%和27%的人士看作是车企海外并购过程中对被收购目标最需要着重考核的两大方面。此外,“债务情况”和“品牌价值”也各获得了14%和15%的人士认可。相比这四大方面,“管理团队”和“客户资源”的考核重要性则相对要弱化一些,投票所占比分别为10%和8%。这三组明显显现梯级递减的投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业界对中国本土企业在寻求海外并购时注意事项的提醒。
王丽指出,一家气数已尽的企业很难称得上是理想的收购目标,其平台技术所具备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意图所在。因此必须有把握实现被收购的企业在今后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贾新光还指出,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还停留在比拼资金雄厚的误区。而没有足够重视谈判准备得是否充足,资本筹集能力、完善的合作发展方案、经营地域和方式的确立、充分尊重和满足各方要求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