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模具生产信息化的关键
无论是中小模具生产企业的“钳工”管理之困,还是大型模具制造商的交货期问题,最终归结起来都落在了“人”的因素上:宁海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由钳工组长依靠个人经验和积累来控制整套模具的生产进程和调度;佛山市科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钳工师傅和生产管理干部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无法依靠人工统计积累大量的工艺知识,且在工艺发生变动后,无法做到人为地及时控制。
“所以,模具生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武汉益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易平肯定地说。作为一家专业服务模具企业的软件开发及服务公司,益模软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深入调研了广东、江浙等地近百家大中型模具企业之后,推出了专为模具生产企业设计的现代化管理软件eMan,而在参与各种模具企业应用eMan之后,易平更是深有感触:“其实,模具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工艺’二字。”因为工艺就像是一张寻宝图,如果不按照这张寻宝图上的指示进行,就无法找到宝藏,模具也不可能正常生产。
因此,那些掌握着模具生产工艺的钳工组长才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中,他们也就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源。而模具生产的信息化就是要把他们脑子里的工艺拿出来,搬到电脑里,成为企业的固有资产。
“把工艺规范化、标准化正是模具生产信息化的关键。”易平举例道:“在某些模具加工中,按规定工人应该在初次加工完后先交送检验再转入下一道工序,但有些工人为了节省时间会自行省掉这一步,这很可能会在模具接近完成时才发现问题,造成资源和时间上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在项目实行中会给企业设计带条码的工艺卡,每次送检都要刷卡才能代表这道工序全部完成,这样工人就不能逃避检验了。”
如今,宁海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虽然在钳工管理上仍然采用承包制,但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全厂统一的工艺管理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开始针对不同的模具,如冰箱模具、洗衣机模具等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工艺,所有的模具生产都按照工艺标准去制定工艺流程,然后由eMan排程系统根据模具工艺去自动安排生产计划,再下发到生产车间,所有生产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工零件的工序检验也随之展开。同时,外协管理权也已经回归到了生产部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eMan的“车间计划查看功能”监控各个生产组的工作量是否超标,所以现在各钳工组长对外协请求的提出已经非常谨慎。
而佛山科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把工艺电子化之后也获益匪潜。2006年春节期间,两位中层管理干部相继辞职,公司立即决定提拔两位钳工,经过不到10天的培训,他们便迅速掌握了相关工艺流程和eMan系统管理模块的操作,使得公司生产管理得以正常运营。
现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也同样应用eMan解决了他们的忧虑。易平解释道:“模具制造企业因为其自身的行业特性,使得它们不仅需要ERP,更需要MES,即对制造过程的计划、执行、监控与管理,这就把生产管理细化到每一个时间点上。”所以,当现场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尽快做出反应、改变工艺、调整计划,保证模具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