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宝马、丰田、通用 跨国公司为中国市场而改变

日期:2007-12-10  来源:机经网  作者:cfmif  点击:

前不久,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北京高调宣布,通用将在华成立两家技术研发中心。仅隔一天,福特汽车公司便向国内媒体发出了已与中国两所一流高校结成战略联盟的消息。福特将在科学研究和人才招募方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将以往的项目合作全面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通用、福特两大跨国巨头两天之内争相打出“科研牌”绝不是一种偶然。它向人们传递出一个信号: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表现为竞争更加激烈,还在一些新的层面上呈现出某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倾向。为了中国市场而改变,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取胜的关键。
    跨国公司纷纷承诺中国市场
    瓦格纳在不久前面对中国政府官员、清洁能源领域的专家和国内外几十家媒体时说,通用相信,中国有潜力发展成为可替代能源动力推进系统的最佳应用市场。通用汽车非常愿意把这些技术介绍到中国,并在这里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通用不断向外界灌输一种理念:通用无论是在生物乙醇、混合动力,还是氢动力方面,都拥有比较先进和成熟的技术。通用这么做,似乎要向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传递一个信息:不管中国未来选择哪一条发展清洁能源的路径,通用都有适合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可以随时拿来为中国政府效力。此次,通用宣布全新的前瞻技术中国战略计划,再一次印证了这种判断。
    与通用一样,着眼未来的还有丰田。在10月举办的“第1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丰田公司常务董事重松崇表示,丰田已经开始探讨在2009年,在中国率先导入世界一流水平的车载智能通信系统。“这是其他汽车厂家所没有的。”重松崇颇为自豪。业内人士评论,这意味着丰田已经将竞争范围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发展到交通、安全、服务等综合竞争阶段。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当地文化
    虽然有人说,通用在华建立独资研发中心,使先前和上汽合资成立的泛亚技术中心在通用全球研发中的地位降低了,但是,通用能够把前瞻性的研发工作带到中国,还是体现了一种开放、融合的姿态。曾有报道说,一家韩国企业在华合资公司的研发大楼,连中方的老总都进不去。
    据悉,通用曾经对上汽总是从泛亚抽调研发人员从事自主品牌研发有所不满,不过最终双方作出妥协,达成一致。通用前瞻技术中心成立后,泛亚将获得更多开发权限,同时通用也放宽了对合资企业出口的限制。瓦格纳表示,要注重合资企业的利益,而不是母公司的利益。
    开放才能领先,开放才能融合得更好。宝马也深知这个道理。今年德国宝马携其在华合资企业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中国文化之旅活动,深入到西北黄土高坡的窑洞,拜访边远乡村的民间艺人,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做了很多实事。曾经给人高高在上的世界豪华品牌开始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亲民形象。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融入中国,宝马试图重塑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

彻底丢掉抱怨,努力切准“中国脉”
    几年前,福特对中国的产业政策有过抱怨,也曾感叹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生不逢时,但如今,福特显然已经改变了心态。2007年,福特前三季度在华销量增长了25%,长安福特跻身国内10大乘用车企业,9月,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工厂竣工投产。在华迎来快速发展期的福特发现,丢弃了抱怨可以走得更快。
    的确,抱怨不如用心揣摩。跨国巨头们正在努力从方方面面切准中国的“政策脉”、“市场脉”。不久前,瓦格纳在北京钓鱼台芳菲苑发言时,记者注意到,他几次提到“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他表示,非常关注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通用汽车承诺,在华合资企业要寻找一条新的解决途径,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可循环材料的使用,并减少工厂污染的排放。
    一直以来,国内不少消费者认为,日本汽车的安全性不如德国车。今年9月,丰田公司专门在日本为中国记者举办安全技术论坛,还首次向中国记者开放东富士研究所,并组织中国记者试车,对其新研发的VSC、前后预防碰撞安全系统、智能停车辅助系统等安全技术、产品进行体验。丰田表示,这些技术都有可能应用到中国生产的丰田汽车上。外界评论,今年丰田大打安全牌,针对性很强,是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切准了“中国脉”,在中国的步子就能迈得更快。相反,一些总也摸不准“中国脉”、心态又不太开放的跨国公司,就只能落在后面了。
    快者更快,慢者更慢,这样的局面正在形成。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21568.125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