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国内船舶出口及其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日期:2011-03-23  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点击:
    据海关统计,2011年1月份,广东省出口船舶2.2万艘,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8倍;价值3.1亿美元,增长18.4%。其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1月份出口值继续回升。2010年6月份,广东省船舶单月出口值达3.5亿美元,为年内最高,此后月度出口额持续下滑,10月份当月出口值跌至1.9亿美元后开始逐月攀升,12月份出口值达2.9亿美元,增长16.2%,今年1月出口值延续回升态势,当月出口值3.1亿美元,增长18.4%,环比增长5%。

    二、绝大部分以加工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出口逆势下降。1月份,广东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3.08亿美元,增长20.8%,占同期广东省船舶出口总值(下同)的99.3%;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03万美元,逆势下降55.5%。

    三、主要出口及转口至香港地区。1月份,广东省对香港地区出口及转口船舶1.9亿美元,下降2.3%,占95%;同期,对新加坡出口0.6亿美元,下降6.1%,占3%。

    四、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出口,私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1月份,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船舶1.9亿美元,增长36.5%,占61.3%;同期,国有企业出口0.9亿美元,下降6.7%,占29%。此外,私营企业出口0.3亿元,快速增长15.5%。

    五、散货船为最大出口品种,液货船和集装箱船出口增幅高于总体。1月份,广东省出口散货船1.1亿美元,增长0.5%,占35.5%;同期,出口液货船0.9亿美元,大幅增长84.3%;此外,出口集装箱船0.5亿美元,增长44.7%。

    2010年以来,我国船舶企业抓住市场回暖的契机,积极承接订单,中国造船业于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国内船舶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工信部1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倍。截至年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同比上升4.1%,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5300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0.8%;完成出口交货值2949亿元,同比增长18.1%。2010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超越韩国,首次名列全球第一,打破了韩国造船业七年来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的格局。

    尽管目前我国造船业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国内船舶出口及其行业发展仍面临以下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项目盲目上马造成产能过剩。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去年以来我国造船的扩张能力居世界前列,虽然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经就能力发展做出了限制,但部分小企业项目盲目上马,扩能仍无节制。全球造船业预计未来几年内每年将增加2亿载重吨的产能,但是每年需求增量仅为1.56亿载重吨,产能过剩近1/4,我国造船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少,业务领域较为单一。液化天然气船(LNG船)被造船业称之为“皇冠上的明珠”,2010年我国首次签订LNG船出口订单,打破了韩国在造船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实现了LNG船出口零的突破,也意味着我国造船业正在进行由“以量取胜”到 “以质取胜”的转型。今年1月,中国船企接获107万总吨的新船订单,2月初,中国手持订单3061艘共5272万总吨,但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2010年散货船手持订单在中国的比重高达71%,并且集中在国内大型造船企业手中。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却仍依赖于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特别是船用设备发展滞后,一些主要船用设备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制约了我国船舶工业向高端发展。

    三是国际造船业产品结构性风险进一步加大给船舶工业带来变数。自2007年开始,散货轮一直引领整个新建造船市场,2010年这种情况更加突出,使得世界主要造船国对散货轮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2010年散货船手持订单在全球所有船型中所占的比重升至59%,其中在中国的比重高达71%,由于订单相对集中散货轮市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需求提升不明显,或将加剧我国造船工业的风险。

    为此建议: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二是在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建立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34034.906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