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是5年之后的1978年底,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剧变,加之两伊战争的爆发,令全球石油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减到100万桶以下。次年,国际油价成倍暴涨。1980年,原油价格已经从原来的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且持续超过半年时间。
第三次是1990年8月,伊拉克攻占科威特,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伊拉克也遭到国际经济制裁,伊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随之一路猛涨,3个月内从每桶14美元飙到42美元高点。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六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利比亚。
从历史上看,中东政局的动荡造成了三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持续三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给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统计数据显示,其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则猛降了20%以上;第二次危机则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经济全面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次危机也令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加速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速在1991年跌破2%,不过由于以沙特为首的OPEC增产稳定石油价格,此次高油价持续的时间不长,和前两次相比,全球经济受到的影响也相对小一些。
油价取决于局势变化
Rick Szambel 说,其实目前石油并不短缺,市场只是感到非常紧张。而且目前不仅仅是原油市场,航空业等其他领域都受到中东动荡局势的波及。
纽约Key Private Bank 的首席投资战略师Bruce McCain 也对记者表示,如果中东的动乱能够最终平息下来,原油价格将会下降到原先的水平。
“现在的原油价格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小的震惊。”美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哈瑞斯(Ethan Harris)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比我预期的价格超过20美元。 ”
哈瑞斯说,这样的原油价格不一定能够持续下去。不过在欧洲恐怕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Rick Szambel也表示,在2008年的时候原油价格剧烈上涨,不过后来又下跌。这次同样的事情也有可能再发生。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若中东局势缓和不下来,那么利比亚局势的恶化导致油价的上涨仅是开始。就中国而言,每年有1万亿元用在石油进口上,倘若油价上涨10%,将会带来1000多亿元的庞大开支。纵观前三次石油危机,由短期政局动荡所引起的石油价格飙升,各国政府在经济上几乎无能为力,唯有寄希望于在外交上早日解决中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