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刷新世界纪录

日期:2011-01-19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
   ——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2010年,上汽销量迈入300万辆级阵营,东风、一汽和长安同时跨入200万辆阵营。与同期比,上汽销量由2009年的270.55万辆提升至355.84万辆,同比增长31.53%,东风、一汽、长安分别销售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05%、31.55%和27.22%。“这四家车企共销售汽车1271.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0%,其中,乘用车共销售1005.6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3%;商用车销售265.32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2%。”朱一平说。

  ——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据中汽协会对汽车整车企业出口的统计,2010年汽车出口54.49万辆,同比增长63.94%。其中,乘用车出口28.29万辆,同比增长89.18%;商用车出口26.19万辆,同比增长43.28%。2010年与2008年比较,出口下降11.83%。“由于国际经济仍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汽车出口还没有回到危机前水平。”朱一平表示。

  ——汽车工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汽车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顾翔华解释说,1~10月汽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5%,除此之外,由于GDP增长率预期超额20%,17家汽车重点企业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超过40%,预计全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可达到2.9%~3.0%。

  2010年我国汽车的高增长是在预期之中

  谈到2010年我国汽车又一次实现高速增长的原因,顾翔华表示,汽车消费的高增长是预料之中和情理之中的。他分析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政策效应的此消彼长、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等因素都促进了汽车消费。

  顾翔华解释说,我国工业化刚刚进入发展中期,城市化率2009年仅为46.6%,还有至少10年以上的发展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促进汽车的持续消费。此外,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机动车保有量和汽车保有量之间的巨大差距,都说明了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而且我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购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2010年政策的变化对车市的影响很大。”顾翔华说,虽然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力度减弱,但随之而来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又给车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上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政策的延续,全年车市基本保持产销两旺的状态。年末,随着激励政策的即将退出,尤其是北京市治堵方案的出台,引发了汽车市场提前消费,从10月份起出现了新的汽车消费热潮。

  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将增长10%~15%

  对于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预测,顾翔华表示,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上还将延续平稳较快的发展走势,预计2011年全年汽车市场将会有10%~15%的增长率。他还进一步从宏观经济、政策和消费三个层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汽车市场的一些因素。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2011年有利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因素不少,最主要的是,作为“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为了加大力度发展战略性产业,各地制定了众多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纷纷确立新的增长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各方预测2011年GDP增幅在9%~9.5%。然而,2011年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通货膨胀压力大,进一步扩大内需存在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突出。“因此,经济发展存在进退两难的问题,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顾翔华指出。从政策层面看,虽然国家明确2011年仍然执行原来的车船税政策,但振兴规划提出的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已经全部退出市场,政策的重心将转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

  从消费层面看,维持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随着人们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将超过一线城市;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汽车价格将更加接近平易近人,汽车性能会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虽然汽车的使用成本在不断增加(如油价、停车费上涨等),但还是挡不住人们的购车欲望。”顾翔华最后特别强调。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992.421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