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机工业转型我们面临三大瓶颈,即技术与产品瓶颈、制造与管理瓶颈、行业结构瓶颈。以技术瓶颈为例,发达国家农机产品一般具备以大型机械、全程机械装备为主、智能舒适、高效等特点,而我国农机则大多以小型机械、田间作业机械为主、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较低。”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暹国说,“要解决瓶颈问题,实现农机行业升级转型,必须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机工业产品调整进程;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制造质量,加大农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农机工业行业改革,加速农机工业行业结构的优化。”谈到“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潜力,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易中懿说:“在政策推动、需求拉动、效益驱动和机制带动下,农机化发展会在新的层面上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农机化需求保持旺盛;二是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加大;三是公共服务能力会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四是技术供给及基础设施将不断改善。”
研讨会上,来自农机企业的代表发言踊跃。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代表说,“十二五”为农机企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空间。佳多以高新科技为龙头,以科技兴农为己任,20多年来致力于农林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在植保机械领域率先实现产品精品化、市场网络化和服务全程化。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雨春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收获机械专业供应商,更好地服务“三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农机大市场的形成。农机流通行业龙头企业吉峰农机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民说,当前农机流通企业普遍存在“三低”(行业利润率低、运营效率低、后续服务水平低)问题,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购机需求。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农机补贴机具经销商资格认证制度,实施以骨干龙头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的“一站式”补贴超市试点和骨干企业补贴资金预拨制度。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研讨会上做了主旨发言。他说,今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跨越50%,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和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二五”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谋划行业发展,认清战略地位、把握战略机遇、明确战略任务、树立战略思想、落实战略措施。要以调整优化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重要任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他认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宣传。农民日报作为专职为“三农”服务的中央主流媒体,应把推进农机化工作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加大报道力度;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特别是农机企业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农民日报的影响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关注与支持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说,“十二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春天,农机行业的新创造、新举措、新经验将成为农民日报宣传报道的重点和亮点。本报参与主办这次会议,就一个行业来组织专业研讨,是报社有效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升服务读者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本报每年都要举办类似专业研讨,着力打造融理论性、前瞻性、创新性为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从中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农民日报》更好地服务“三农”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农民日报社、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主办。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农业部农机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郭建辉、农民日报社副社长季林分别主持会议并发言。山东、河北、安徽等省区农机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和福田重工、中国一拖等农机骨干企业代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