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从中国造船业的增长势头来看,今年的总成绩单中国也很可能将韩国甩在身后。
英国造船海运分析机构克拉克松日前表示,中国上半年的船舶完工量达到800万吨,韩国以750万吨位居第二。这是中国首次在半年建造量上成为世界第一。
报道称,不少人认为,“韩中造船业的逆转”已成为现实。中国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基础提供船舶融资,从而争取到海外订单。中国国内不断增长的订单量也填补了低迷的国际市场。中国国力成为中国造船业背后的巨大靠山。
2008年至2009年,全球所有造船厂都因金融危机而中断投资,而中国造船业却不断扩大投资。
长江流域的长兴岛上,目前正在修建可以建造23艘大型船只的船坞。天津和大连等渤海湾地区也在大力提高生产能力,目标是把建造量从900万吨提高到1100万吨。
中国政府制定了“国需国造”的方针,以防本国造船厂因订单不足而面临危机。
随着船舶融资的复苏,去年中国造船业的船舶融资规模达到89亿美元,超过了达到54亿美元的韩国。特别是韩中两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船舶融资的重要性就越能左右两国造船业的竞争力。
专家解读
三大因素提升中国造船业竞争力
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性仁表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造船企业不断积累造船经验,这很可怕。“如果一次性接到3艘船的订单,在造船的过程中就可以积累关于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的经验,生产第3艘船时,生产效率就能比生产第1艘船时提高15%,这就是造船行业的特点。”洪性仁说。
也就是说,即使现阶段中国的造船厂生产效率比较低,但如果像现在这样不断积累建造经验,竞争力就会提高。
韩南大学中国通商学科教授JeongSang-eun认为,中国造船业不但在数量上与韩国持平,在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技术方面,也在紧追韩国。
而韩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基焕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银行的船舶融资出现枯萎状况。因此中国金融机构以优越的贷款条件来吸引海外船主购买中国船舶。
韩国船舶协会理事YangHong-geun称:“中国的银行基本可以保证90%的船舶融资,甚至保障支付中间资金,以免船东取消订单。”
洪性仁也认为,订单量巨大、政府的支援政策和船舶融资优势,这三大因素迅速提升了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