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据此认为,虽然目前下游需求已经开始释放,有助于消化库存,但钢价已连续上涨了两个月,从经济环境和下游承受能力来讲,多种因素或将对钢厂继续推高钢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是新增贷款逐月减少。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2.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新增4.58万亿元明显回落。在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依靠银行放贷的背景下,贷款增幅同比大幅下降,可能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因此影响其复苏进程。
二是钢价上涨挤压了下游行业的利润空间。如有数据显示,1平方米房屋建设耗钢30公斤~40公斤,按照钢价上涨1000元/吨测算,将使房屋建筑面积增加成本30元/平方米~40元/平方米。因此,从产业链健康运行角度来讲,钢价上涨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用户需求,从而对钢价继续上涨施加压力。
三是高产能、高库存现状不利于钢价继续上调。有关专家近日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开工率已经高达90%,库存仍处在高位。截至4月9日,国内螺纹钢库存量为670.27万吨,环比下降62.21万吨,比去年同期的374.44万吨增加了295.84万吨;热轧卷库存量为503.42万吨,环比下降63.75万吨,比去年同期的263.712万吨增加239.708万吨。从供需平衡层面看,这些增量和存量都不利于钢价继续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