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落实振兴规划重点任务 推进机械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日期:2009-10-14  来源:机经网    点击:
 

落实振兴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 推进机械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第11号文)和《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第7号文)(以下简称《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提升机械工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工作目标,以建立和完善行业创新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为工作抓手,做好未来3年行业科技工作。
  一、结合规划目标和任务,认真编制机械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编制机械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行业科技规划)的目的是指导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并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参考意见。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将把编制、修改和完善行业科技规划作为中机联科技工作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8年开展的“机械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组织行业力量,编制“十二五”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批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共性技术、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研制、高新技术产品、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等科技计划项目建议。
  (一)编制机械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
  1、继续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重点任务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科技工作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并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68项优先主题和16个重大专项等。其中对工业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核电装备等装备制造领域提出了重点任务。
  编制机械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继续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指导方针,紧密结合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重点任务,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从增强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基础工艺技术和重大装备核心技术,实现装备自主化。加强行业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强行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2、认真落实《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第11号文)和《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第7号文)对机械工业的调整和振兴提出了重点任务。
  重点落实《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调整目标和重点任务,特别是要结合装备制造业十大领域重点工程以及国民经济九大重点产业对先进制造技术、产品和装备的迫切需求,落实“攻克一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装备自主化。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基础制造装备和关键基础件,加强‘主、辅、配’协调发展。加强行业基础工艺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提高机械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行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调整目标。
  在机械工业科技规划、项目建议、创新能力建设、成果推广等工作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装备制造业十大领域重点工程和调整振兴九大产业的重点任务。
  在行业科技规划中,将重点体现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安全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输送、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以及钢铁、汽车、石化、船舶、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及国防军工等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对产业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开发的需求,提出重点发展的产业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

(二)提出机械工业相关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建议,积极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立项支持
  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第9号文),提出了“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相关的重大专项、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等措施意见,并且明确提出了重点支持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重污染行业减排高速铁路装备技术、现代农机装备、节能生态型设施农业,超超临界发电统、太阳能发电、大功率风电,半导体照明,高附加值船舶,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环保产品与装备、工业窑炉节能环保,煤的高效洁净综合利用等一批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自主创新技术,以及产品和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点技术和产品。
  在行业科技规划中,将重点突出绿色制造技术(含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工艺、环保型润滑技术、再制造技术等)、可靠性技术、高速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以及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大型工程与施工设备、高精度工作母机、大型环保设备、高效印刷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精密仪器、重要基础件和通用部件、节能节材产品等重要基础装备和重点产品,提出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建议。
  二、加强和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和完善机械工业现有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培养壮大研发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机械工业已建或在建各类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包括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国家工程试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8家。已建或在建各类行业级技术创新机构(包括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4家,其中已建成25家,在建129家,基本涵盖了机械工业各相关领域,初步建立起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充分发挥机械工业现有各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的技术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解决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推进工程化进程。
  2、加强行业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现有或在建的154家行业技术创新机构,开展相关行业共性技术、重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研究,提升解决相关行业和本企业重点技术发展问题的能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建成)行业级技术创新机构200家,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3、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支持现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行业现有的11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均为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行业上述三类技术创新机构直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包括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转制院所专项基金、基础平台建设计划等)课题任务约300项,重点对行业共性技术和企业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制开发了一批重大装备和重点产品,完成了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和草案制定,促进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提出的主要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
  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文),其目的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建设,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该总体实施方案提出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等六方面的主要任务。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下一步工作重点为:
  1、继续完善行业现已成立的“绿色制造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中机联)、“现代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中国农机院)、“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机械研究总院)、“汽车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汽车工程学会和机械研究总院)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和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针对产业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产业创新链的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同时,探索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以及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的途径。近期要认真组织好各自领域“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和“十二五”科技计划项目建议的编制,争取国家科技计划的继续支持。
  2、探索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将在非道路用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先进印刷机械、先进机械基础件、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大型掘进设备、数控装备共性技术等领域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并在运行中争取国家和行业的支持。

三、加速构建面向产业发展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任务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成果的工程化,科技成果奖励,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技术与信息交流,知识产权服务等。
  (一)加速机械工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
  根据机械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现状,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要依托行业转制院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中介机构等为主,联合在相关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服务能力的大专院校、大型骨干企业等建设。通过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整合行业和地方各种资源,逐步形成能涵盖主要行业、重点领域、关键产品的较为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一批各具特色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二)加强科技攻关任务的管理和实施
   “十一五”期间,受科技部的委托,负责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项,其中“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1项,“大型铸锻件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智能化印刷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工业电机及典型泵阀节能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项目8项;基础平台建设计划“基础平台建设计划-先进制造技术共享网”项目1项。参加研究开发的单位共224家,以企业为主,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单位共同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国拨经费4.16亿元,有利支持了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工作。
  为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在科技工作部中设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每个项目有2-3名人员专职负责。制定了《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规范》和《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流程》;80%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国家项目管理师(PMP)的课程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项目管理师和高级项目管理师的资格证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目前,部分项目已进入课题验收阶段。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强化对课题任务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完成攻关任务。及时总结、汇总科技成果,扩大宣传,推广应用。
  (三)完善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奖励工作
  经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在表彰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发挥创造性,促进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装备制造领域得到广泛重视,项目申报数量和获奖数量逐年增加。2001-2008年间,共受理申报项目3421项,评出优秀科技成果共1768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32项、二等奖629项、三等奖1002项。一大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高心技术产品获得表彰,大大促进了产业的技术进步。
  2001-2008年间,从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共向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135项。其中超临界600M火电机组、1.5万吨水压机、3000m车装钻机、三峡700MW大型水轮机组、三峡1200/125t桥式起重机、16米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超精密球面镜加工机床、马铃薯综合加工技术与成套装备等31项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上述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制造的装备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在缩小,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下一步工作要充分利用好“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这一工作平台,继续扩大宣传,增加影响力,吸引和奖励更多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扩大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机械工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鉴定和推广工作是行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任务。2001-2008年间,我会完成了10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鉴定和推广,开展了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
  下一步工作,将充分发挥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重点对科技奖励成果、科技攻关成果、以及通过鉴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推广和应用。探索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的机制,特别是加强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举办技术交流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等。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42932.578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