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人2009年后,修船市场仍在低谷徘徊,这给我国修船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从上半年主要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业绩增长或产值降幅较小的企业。如,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上半年完成修船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28%,修理船舶93艘,油船单改双任务排到2010年上半年。此外,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0.06亿元,同比下降5.6%;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完成产值11.34亿元,同比下降8.25%;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完成产值2.83亿元,同比下降9.18%。第二类企业表现居中,如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完成修船产值5.87亿元,同比下降24.6%,修理船舶82艘,同比增加5艘;中海工业公司完成产值9.2亿元,同比下降29%。第三类企业产值下降幅度较大,在40%左右。
那么,修船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将会怎样?这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修船业下一步仍存在着很大的机遇。首先,国际航运业将逐渐走出萧条。上半年,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下降15%和18.5%。但是,这两大港口负责人均认为,国际集装箱运输已经触底,干散货运输也将逐渐回暖。其次,船东将老旧船舶送去拆解的势头有所放缓。上半年,世界拆船量达到1434万轻吨,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全球平均月拆船量为270万轻吨,但6、7月份拆船量分别降至145万轻吨和153万轻吨。这表明,船东正在观望,等待航运业的复苏。而在我国,25年以上船龄的船舶占到总运力的35%,但多数船东并不愿尽早将其送去拆解,这也给我国修船企业带来机遇。
另据了解,欧、美航运公司目前有大量船舶急需进厂修理.但由于船东手中现金不足,维修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可以预见,航运业一旦出现转机,我国以承修外轮为主的大中型企业将受益匪浅。笔者认为,我国修船企业当前应适时对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能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尽量做到挖潜改造、物尽其用。笔者了解到,目前,山船重工小坞扩建后改作造船,新落成的30万吨造船坞今年将先期用于修船;广州船坞两个小坞扩建后将用于造工程船,舟山金海重工修船设施均用于造船,北海船舶重工、中船澄西、中海工业则实现了修造并举,中远船务实行海工装备、修船、改装、造船并举。随着一系列产能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措施的实行,我国修船业挺过危机、走出低谷的日子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