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与全国有形汽车市场联谊会举办的“汽车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谈到目前颇有争议的“汽车产能过剩”时表示,此前“关于产能过剩的分析及预测大都是不准确的”,“汽车行业产能有30%~35%的‘富余’并不为过”。
汽车工业的产能规模多大更合适
董扬在研讨会上谈到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时说,回顾中国汽车产业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会发现,曾经出现过的关于产能是否过剩的分析及预测大都是不准确的。这也说明,政府部门实施宏观管理及政策研究部门对经济发展的认知都需要一定的过程。
我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规模应该多大更合适?董扬持有这样一个看法:在汽车市场平稳发展的情况下,产能应该有15%的“富余”;如果汽车市场规模每年增长20%,产能应该有30%~35%的“富余”。据此,他认为在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当前在建的产能有30%~35%的“富余”并不为过。
“当然,我们不赞成、不鼓励简单重复,但是有哪家企业会‘简单重复’呢?哪家企业在产能扩充过程中,不是把企业设计得更环保,产品开发得更先进?对此,我们汽车行业及汽车媒体要有一个主流的声音,要有一个清醒、准确的估计和判断。”董扬说。
上半年政策导向达到预期目的
董扬认为,除了汽车市场销售持续火爆以外,今年汽车行业的向好还突出表现在落实调整振兴规划,调整产品结构方面取得进展。为什么呢?因为前些年汽车市场是销售额增长高于产销增长,利润增长高于销售额增长;而今年是倒过来了,产销增长最多,销售额低一点,利润更低。现在看来,这是政策导向的结果,国家就是要把汽车市场需求往小排量和节能减排方向引导,从这个方向上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总不能车越做越大,油越耗越多,那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董扬表示,下半年政策肯定能延续下去,经济基础不会有大的动荡,政策环境不会有大的变化,下半年汽车市场还会持续好下去。
不应该指责大企业对电动汽车研发不积极
董扬介绍说,今年7月11日,汽车行业十大企业就新能源汽车发展举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黄山会议,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汽车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共识,即把电动汽车定位为战略产业,而把传统能源汽车定位为现实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并重。依据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能源汽车仍旧是世界汽车市场竞争的主战场、主跑道,而且传统能源技术是电动汽车技术的基础。试想,如果我们的车身轻量化工作做不好,电动汽车肯定做不好:同样的电池,人家能跑200公里,我们只能跑150公里;如果我们发动机水平上不去,混合动力车也注定做不好。现在媒体常有报道,许多企业都先后有电动车问世,但那实际上多是处于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和小批量生产的阶段,距离大批量、精益化生产及真正产业化还差得很远。
董扬提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十六字战略,一是“积极引领”,就是汽车行业要引领相关行业,汽车行业大企业要引领全行业;二是“联合行动”,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遇到了很多的制约瓶颈,需要联合行业的力量去做大量的工作;三是“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一些标准问题、电机问题等关键问题给予解决;四是“创新发展”,不是简单地跟在外国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引进某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标准。
董扬进一步分析说,当前对电动汽车讨论比较多的是技术路线问题,对此,十大汽车企业认为有两条:第一,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的短缺,中国汽车行业必须有所行动,应该把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看待。第二,关于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究竟是纯电动、燃料电池还是混合动力,目前还看不准,需要深入调研。但是,看不准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至少有一件事情我们是清楚的,不管将来走纯电动、燃料电池还是混合动力的路子,汽车电动化的工作是十分需要的,比如电动转向、电动空调、电池、电机等都是必须要用的。
董扬特别提醒说,目前,日本的三大汽车企业都已经和电机、电池企业结盟;特别是由于日本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比较领先,使得国际上的大公司,包括博世、西门子等纷纷加快了与日本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步伐,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他十分担心的是,若干年后,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可能会步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后尘,成为我们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关隘。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要抓紧汽车电动化的工作。
董扬特别就媒体近日的一些评论谈到,不应该指责我们的大企业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不积极。他也明确反对“汽车大企业因为自己的发动机做得较好就对发展电动汽车不积极”的说法,认为汽车行业是一个最乐于吸收先进技术的行业,所以它绝不是一个保守的夕阳产业。董扬指出,不负责任地指责我们的汽车行业、指责我们的大企业是不公平的,汽车行业的十大企业将联合起来,要参与到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投资及产品开发中去,而不会简单地走“买进来”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