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从产业角度思考“国三”

日期:2008-06-30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
200871日起,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全面执行第三阶段限值,即国三标准。
  回顾汽车排放控制历史,从1990年中国开始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到2007年实施国三排放标准,用了17年的时间。同一过程,即从欧0标准到欧Ⅲ标准,欧洲走过了27年的历程。虽然中国起步的时间比欧洲晚了整整17年,但是中国追赶的步伐却是越来越快了。而且20031月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明确指出,我国柴油汽车污染物排放2010年之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相关协会负责人也多次强调,2012年我国将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回到现实,当汽车企业已经站在国三标准面前的时候,我们不仅感受到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十分难忘从国0到国三所走过的一步步艰辛。
  记得1999年北京在实施国一排放标准的前夕,一股改装化油器之风席卷了整个北京城。一位当时刚刚从德国回来的留学生向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建言:用电控补气的方法改造化油器车辆。北京几乎所有的化油器车辆均开始补气,使得这一可能在德国都没正式用过的技术却在中国的首都开花结果,我们让人家卖零件赚了钱却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之后,为了控制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一种叫做“PCV的简易装置又在北京流行了一段时间。这种通过推迟点火提前角,从而破坏缸内燃烧来抑制氮氧化物产生的东西,着实又把北京人给忽悠了一把。
  此后我们似乎明白了,已经生产出来的汽车就不要再去想办法解决了,控制排放首先要做的事是控制住源头,即控制住汽车厂生产出来的新车。当然,太不像样(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老车还是要淘汰的。自此以后,我们的生活中就多了一项新车新标准,老车老标准的准则。
  从此,政府相关部门似乎对一些民间的处方再也不愿相信了。这时,代表着世界先进技术的博世、德尔福、电装、霍尼韦尔的技术便迅速占领了政策制定者思想领域的制高点,并在最新一次排放标准升级———即从国二到国三的途中,成为国家权威部门推荐的典型技术路线,成为主要的技术导向。
  也许有人会责问:在高压共轨、单体泵等经典技术之外,你们的那些技术能够在批量生产中形成稳定的质量吗?你们的技术有没有继续延展到国四、国五标准的能力?
  其实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即适用就是最好的。这个适用包涵了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产成品成本的适用,即你的产品先得让用户买得起;其次是既有生产设施和能力的适用,即已经存在的众多生产机械式喷油泵厂家的已有能力问题;其三是主机厂商的适用,即配套给柴油机厂、汽车厂时的容易程度;其四是使用环境的适用,即对燃油品质和维修保养技术难度的适用。
  至于生产一致性问题不用多说,没有大批的生产哪来的一致性?是否有继续升级的潜力,也不是主管部门所应该关心的问题。你只须设定标准底线,这个产品能否生存下去是由市场说话的,是由产业所决定的,因为我们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由此又回到了我们的国三问题。虽然国三的标准内容可以说与欧Ⅲ完全一致,但是正因为它是三而不是三,只这一字之差,体现的却应该是中国人对自己标准的理解和执行。照搬别人现成的标准本身并没有什么更多指责之处,但是若没有结合着中国自己的产业去思考技术的提升与适用,那我们可以预想真的到了国四、国五的时候,是不是还要继续被世界少数几家供应商牵着鼻子走?
  指着别人的技术解决不了我们的核心问题。如果现在还不从产业角度上去找到解决方案,那么到2012年时我们不可能在排放控制上与世界水平接轨。即使真的做到了,那也不是我们的接轨,而是别人的接轨。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79971.062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