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对92家机器人企业复工后的调查、调研

日期:2020-03-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今天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 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   
       截至发布会召开时,按照世卫组织收到的各国通报,全球已确诊11.8万例新冠肺炎,波及110多个国家,导致近4300人失去生命。   
      这一局势不仅意味着疫情严重程度的升级,更意味着抗疫难度的升级。   
       回看国内这段疫情期,口罩脱销令口罩生产线炙手可热,医护人员紧缺令配送机器人走俏,巡逻监控让自动测温机器人成为网红,物资仓库和武汉街头出现物流机器人的身影……   
       疫情之下,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同时“用工荒”的出现也打开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新想象。   
       近一个多月以来,高工机器人对于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复工及疫情影响情况做了持续调研,调研企业涉及零部件供应商、机器人本体厂家、AGV企业、系统集成商和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等92家企业。   
       样本企业中,零部件供应商占比36%,机器人本体厂家占比31%,AGV企业占比15%,系统集成商和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占比12%,其他占比6%。   
       与我们交流的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市场总监、销售总监等。他们分享了当前复工复产的进展,以及疫情阴影下的无奈、抵御和希望等系列话题。   
        无奈   机器人企业经历了企业复工复产普遍面临的一切难关:从车辆无法通行、配送仓库封闭、防疫保障物资不足,到办公场所封闭、司机无法到岗。   即使复工了,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供应链卡壳   供应链断裂是疫情发生以来多家公司复工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上游零部件供应而言,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部件由于主要是大企业在生产,因此供应状况良好。   
        各自委外加工的非标产品等非核心的零部件,由于主要是由小企业来生产,工人不足问题突出,因而难以配套。加上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程序不同,恢复生产时间不同、互相匹配难。   随着供应的短缺,部分原材料价格上升,进而造成整体产能的下降,采购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影响到产品出货时间。   
       调研发现,目前零部件产能恢复约30%,机器人本体产能恢复约60%,系统集成商业务恢复只有20%~30%。国内机器人行业产能恢复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状况。   
       物流运输停顿   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同时,人员限制流动导致市场开拓困难,尤其是海外业务。   
       订单萎缩   
      “没批准复工,我睡不着;批准复工没员工,我也睡不着;现在复工,我更睡不着了。” 这句话成为了机器人企业老板们的真实写照:一开始担心员工回不来,复工后担心员工回来了没活让他们干。   
       事实上,疫情会直接导致一些终端企业的需求归零,一部分机器人企业主要完成手上年前签订的订单,还有一部分机器人企业手上没单子,也要硬撑着复工。等库存消耗完,又来不及补充,才是考验来临的时候。   对于集成商而言,会担心所服务客户的工厂关闭,去年年底应收款就收不回来了。与此同时,很大部分终端客户订单出现延期的情况。   
        所以,许多机器人企业的扩产计划已经暂停,而上游零部件企业更倾向于做标准品。   
       交付压力升级   由于一部分工厂开工延后,导致机器人企业的订单无法如期交付,疫情特殊时期一部分终端客户会理解,但企业依然面临违约赔偿风险,甚至客户丢失、口碑下滑等情况,面临着资金链紧张和生产交付双重困难。   
       抵御   
       受调查的机器人企业中,有超过三成认为行业受疫情影响会出现短期波动。在此期间,企业如何将疫情的压力转化为自身转型升级的动力?又如何通过差异化获得成功?   
        转产口罩机及生产线   
        疫情之下,许多机器人生产企业、集成商,纷纷转产口罩机和生产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营收和利润。不过,目前真正出货、调试成功的不多。转产过程中,一些零部件难以匹配到位,机器调试达到设计产能也需要过程,估计到4月份口罩机和生产线的出货才会比较顺畅。   
        由于转产,一部分机器人企业原有的业务就会停滞。业内人士反映:“最近接了些订单让我哭笑不得,客户都要现机,一打听原来是年前的订单已经发给友商做了,由于友商都去做口罩机交不上货。”   
       抓住研发窗口期   
       对于研发型企业来说,疫情则是他们能专注于产品性能提升的缓冲期。   
        另外,多家移动机器人企业紧急研发了战“疫”产品,一方面对于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提供了智能化设备,另一方面也大力进军商用乃至民用市场,为更大领域的物流配送、公共环境消杀、清洁和巡检等工作提供了可能性。   
       服务质量提升   
       对于生产型企业,则可抓住重要客户,提供专项服务,系统集成商则把现有客户服务好,尽快完工、收款,保证安全运营,同时加强与本土机器人本体厂商合作。   
        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部分本体厂商提出多项升级服务:3月31日前下单订购机器人的用户,无需等待,当日发货;3个月免息分期付款或者打折优惠;售后免费延保半年;所有老客户赠送一次免费回访服务,所有备件七折优惠,即日起365天内有效;向所有客户免费提供一次新工艺测试评估服务,即日起365天内有效……   
        加快并购整合   
        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整合速度、减少了持久战的消耗、让行业格局更加清晰,最终还是“剩者为王”。   
        因此,一部分头部企业会选择逆势扩张,加快互补性合并来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行业整合,良性竞争,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企业线上化营销兴起   
       受此次疫情影响,线下大型展会多做了延期安排,线上宣传成为了企业疫情期间推广的“宠儿”。就调研情况看,多家企业采用线上视频宣传的营销模式,形式包含云逛展、直播、测评、课堂等。   
        在线上化的这波浪潮中,头部大企业会加大投入,拓宽营销渠道;而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的线上化进程比较落后,加之投入不足,处于劣势地位。   
        希望   
        对于行业未来的预判,有11.5%的企业持乐观态度,上半年由于订单交付、客户资金紧张等造成市场萎缩,但相信政府会出台相应政策,下半年的市场有较大的增幅;34.4%的企业认为行业内短期波及,全年影响不大;6.6%的企业持悲观态度,表示目前每月亏损,全年业绩不乐观。另外还有47.5%的企业持观望态度,认为疫情的影响长期不好评估。   
       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难熬,下半年随着疫情受到控制,国内自动化改造的需求预计会增长,但是即使订单来了,可能收款会延到明年。   
        具体来看,配送机器人、餐厅酒店服务机器人等的订单,会呈现爆发性增长,协作机器人、自动测体温机器人等与疫情防控有关的需求也会快速提升,但是这类产品产值占比低,所以,预计2020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的产值将同比下滑15%~20%左右。   
       以往,优质的系统集成商大部分与外资机器人品牌合作。今年,外资企业重在保证利润,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则重在恢复产能,可以让利,与系统集成商相互扶持。高工机器人预计,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国产化率,会因为疫情而比往年提升更快,去年国产化率已达30%,今年将提升10%~15%。   
       总体而言,疫情对于机器人行业来说,短期带来冲击,长期带来利好。3C数码、汽车、新能源、医药食品四个行业将为机器人的应用带来新机会。   
        经此一“疫”,“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已是行业共识。我们都无法预测,下一个黑天鹅事件什么时候发生,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因此,改造传统生产方式,使其不只可以动态适应生产的潮汐性,而且可以适用多品类。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成为企业发展必须作答的考题,而非单纯计算成本的比较之举。   
        此外,突发的疫情短期会加速一些云应用的推广,下一步包括产能协同、专业生产加工服务、远程设备运维服务、上门叫修服务平台、专业在线培训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有望进一步落地。   
       拉动内需和消费是解决社会困境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新基建”浪潮滚滚而来。   
        2月25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3月5日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通知。据了解,总投资5.9万亿元的1230个重点项目中,不仅有5G、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特高压等新基建项目,也有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投资计划。   
       2020年,更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有望搭上这辆“快车”,“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52027.953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