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长明显放缓,汽车生产使用环节的环境、资源、社会问题不断突出,全球新能源汽车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保持市场增长、新能源汽车突破、和谐汽车社会建设,无疑将成为“十二五”中国车市三大关键点。
中国车市快速增长可期
尽管中汽协最新公布的9月份产销数据强劲回升,环比双超15%,但今年以来国内车市降温趋势已经出现,尤其是年中还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连续负增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已逐步告别汽车业超高速增长期,开始进入平稳的增长周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上海的一个汽车论坛上说,“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由570万辆猛增至1800万辆,年均增速25%;中国在全球汽车产量的占比从8.59%增长为23.5%;全行业的研发投入由1.66%提高到1.93%,说明中国汽车业已经实现跨越式增长。
但今年以来,随着汽车消费鼓励政策陆续退出,巨大基数和各种环境资源限制,促使中国汽车市场增速逐步转向平缓。虽然超高增速难见,但较快增长依然可期。“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会以年均10%至15%的增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都将支持中国汽车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董扬这样判断。
而国外同行也看好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标致雪铁龙亚洲运营部总裁奥利维亚预判,依照目前趋势,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拥有比例基数依然很小,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以及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等因素,将支撑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也认为,中国依然是汽车业新兴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萎缩的态势截然相反,中国汽车业在未来很长时期依旧将占据世界第一,国际汽车巨头也将越来越关注中国市场。
新能源汽车将出现突破
“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无疑就是能源供应。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未来汽车的能源问题将是第一生命线。
实际上,除了传统动力技术上的节油努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中国汽车业与国际巨头同一起跑线竞争的绝佳机会。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究竟如何破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十二五”期间的中国来说,技术突破仍然是工作的重点。
他指出,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也在特定的车辆上取得了小规模的应用,燃料电池也在一些城市开展了示范运行,但是在关键的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上的主要性能,包括能量密、安全性、可靠性、成本、寿命等主要的性能指标上,仍然有待于取得更大的突破。“而且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环境的建设和成熟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实践技术当中,也提出分三步走的产业化推进策略:2006年开始,在国内部分大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从2010年开始,在部分城市开展面向私人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预计2015年,中国将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规模化的推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