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分析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

日期:2011-08-23  来源:机械专家网    点击:
    全球机床生产基地主要分为亚洲、欧盟、美洲三大地区,其中欧盟以欧洲机床协会最具代表性,而亚洲主要生产国为中国、韩国、日本,两大基地几乎占据全世界生产总值,而三大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三大主力消费市场。  

  目前,欧洲各国互相采购的比率很高,形成内部区域性的互补效果;亚洲由于各国机床发展水平不均衡,使机床贸易频繁,占据全国近半消费额;而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居多,产值有限需大量进口。

  2010年,世界28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产值达663亿美元,同比2009年的547亿美元增长了21%。在世界机床产业的复苏过程中,中国起着主导作用。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2002~2005年期间,进口机床在中国机床消费中,平均占62%。2006~2010年期间,中国国内机床企业和一些外资机床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2010年进口机床在消费中占比为33%。  

  中国机床业“大而不强”  

  作为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早期的机床均属国营,生产效率不佳,出口比例较低;但在国内机床企业大力改革、裁汰冗员,大量崛起“人员精简、产值高”的民营企业等事件后,情况得到好转;同时,随着逐步学习日本、美国的技术设计理念,把主要市场投向汽车、模具、电子等高端产业,采用技术合作或引进外资的方式吸引日本、台湾企业,使机床产业得到大幅度的发展。  


  但是中国机床产业与其他制造强国相比较,在结构、水平、研发和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2009年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已上升至70.1%,但是进口机床仍高达59亿美元,进口产品几乎都是高档数控机床包括成套生产线。  

  可见,针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国产机床长期以来一直供非所需,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机床主机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精;配套能力弱,产业分工不清晰;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尚未完全掌握基础、关键、共性技术;高性能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发展滞后于主机,与数控机床发展相应的产业链体系还不够完善;工程集成能力弱,为汽车等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成套生产线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量研发、高级技工和复合型管理等高端人才,这些都制约机床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据悉,目前国内汽车工业占机床行业70%的消费主体,但如此巨大的市场却被进口机床占近80%。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未来中国机床行业市场占有空间很大。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其中以高档数控机床为重中之重。整个“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机床行业快速增长。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430232.375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