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业销售的下滑,以整车销售为主要利润点的车业效益也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4月,我国车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53%,增幅比1至3月回落1.9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0.08万亿元,同比增长27.41%。
据17家重点企业统计,1至4月,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09.05亿元,同比增长8.40%,增幅比1至3月回落4.7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4.20%)5.80个百分点。其中,17家重点企业中有6家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
产销下滑的连锁反应正在逐步显现,截至5月,整车企业库存为66.12万辆,比2010年年底下降14.55万辆,且呈现库存逐月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当前汽车业低迷的情况下,车企已经在主动应对和调整,至少不会出现经销商大幅压库的情况,但是长此以往,车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车业危机
汽车业的下滑效益将在随后进一步显现,汽车业毫无疑问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了解,汽车业占我国GDP的2.5%,占我国商品零售总额超过10%,解决就业占到12%,税收占13%,这样的一个产业如果持续下滑,对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董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产品,而且在目前通货膨胀之下,汽车价格仍然是稳中有降,这对社会和整体经济都是有好处的。”他还表示,在此前的金融危机之中,汽车业为我国平稳渡过危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对汽车业抑制并不公平。
同时,目前的一些政策也值得探讨,譬如北京的限购政策,董扬认为:“从客观结果看,自主品牌受到了严重打击,我不希望看到国家出台任何伤害我国自主品牌的政策。”
汽车业已经进入了淡季,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车业危机已隐隐呈现。如果政府再出台不利政策,很有可能成为压垮车业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