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日本汽车将有反弹
如果以为震后日本会有些许落后并借此超越,那就大错特错了。日本多灾多难,日本企业灾难的应对能力之强素来为业界称道。没有人怀疑日本企业的生机恢复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交通设施、电力供应、生产物流体系恢复的过程,也是其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的过程。只需要几个月时间,日本企业就会完成休养生息的过程,并将蓄积的能量爆发出来,形成有力的反弹,生产销售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并有可能获得意外的超越。业界对日企的再生恢复和反弹能力应有充分估计。
面对上述细微变局,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应该有所作为。
首先是加快推出新车。
新车是重要的生产资源,是人才资源等各种资源的集中体现,是颇具分量的竞争砝码。企业的竞争往往表现为车型的竞争。在当前的市场情势下,应该把推出新产品、研发全新重点车型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借助新车型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抓紧调整新车布局,加快实施新车研发规划,加速将趋于成熟的车型推向市场,率先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是强化技术储备。
抓紧吸纳世界先进汽车企业的新技术,在世界技术融合中消化新技术,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先进技术之间的距离。
第三是降价促销。
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优惠幅度,价格下降一步到位,全面提升产品性价比,造成产品价格的洼地效应,增强产品低价格产生的吸引力和高性价比产生的产品魅力,赢得忠诚度,更大范围地占领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
第四是加强中日汽车技术交流。
越是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越要尽可能提供一切帮助。灾难来临时,行业间也会靠得更近。派出人员,伸出援手,在支援与交流中学习先进技术,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借助经济全球化氛围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互惠双赢。
总之,强震过后,日本汽车企业面临灾难,也面临发展的新生机、新机遇,不可小视;灾难是全球的,影响是共同的,应该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找到自己发展的机遇,获得伙伴和朋友,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步,至少不会落下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