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三大战略任务布局“十二五”

日期:2010-10-29  来源:时代周报    点击:
    “五中全会的公报,亮点有几个,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刘文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规划定下了调子。

    不少接受本报采访的官员和学者认为,在未来10年,“十二五”这5年当中会做哪些事、能做成哪些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而以下三个互相关联的点将是“十二五”期间须着力完成的任务。

    任务一:把蛋糕做得有质量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最大的特点在哪里?

    李佐军:理解“十二五”的特点关键是抓住三方面六个字,一是“转型”,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民富”,要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改革”,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各个领域的改革力度都会相当大。

    汪玉凯:“十二五”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中面临的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如果说过去我们一直在注重做大蛋糕的话,“十二五”则要注重如何才能把蛋糕做得有质量。它不再追求单纯GDP的增长速度,而讲求经济的增长质量,更加强调经济增长要和老百姓的收入挂钩,要使各阶层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由国强转向民富。

    “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最大的差别,简单讲就是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两句话,它确认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杨宜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现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而且是非常紧迫的。最直接的一个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国家产生了新的思考。

    过去我们的外贸、加工和三来一补主要都是为外国人服务,我们很多人口红利变成了跨国公司的利润,变成了发达国家消费的福利,我们也赚到了一些利润,那是非常微薄的。现在我们希望通过扩大内需之后,能够更好地为本国人服务。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大国,发达国家出现金融危之后,我们对外经济的依赖度这么高,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不安全的。我们以前是向外使劲,现在是向内使劲。

    这次五中全会公报写得很清楚,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过去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1995年就提出来了,已经15年了,但一直不理想,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有各自的责任。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60533.031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