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存隐忧

日期:2010-07-21  来源:中国贸易报    点击:
 国际汽车专家预计,到2020 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达2 亿辆,这主要是由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汽车市场的兴起引发的。届时,世界汽车保有量将达12 亿辆,平均每5.4 人拥有一辆汽车,中国约为每11 人拥有一辆汽车。而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零部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日益引人关注。

        零部件产业的提速发展也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有了长足发展,正逐渐打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体系中。世界知名咨询管理企业罗兰·贝格预计:“2010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需求量将达到11040 亿美元,国际汽车集团的‘中国采购风潮’将持续增长,这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长期增长的动力。”这种进步令人欣喜,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由于发展基础薄弱,仍存在诸多问题。

        “按图索骥”不成“调”

        日前,盖世汽车网在中国商务部的指导下,对400 多家中外汽车主机厂及一级大型零部件生产商的采购及技术开发约1000 多名专业人士进行调研发现,中国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在增长,40%以上的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超过50%,尤其在商用车和二三级零部件配套领域最为突出。虽然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轮毂、玻璃、蓄电池、鼓式制动器、汽缸体、滤清器、水泵、散热器、飞轮、连杆、喇叭等多项汽车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但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能力仍然相对较弱。

        该调研显示,外商独资及合资企业在EMS 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 系统、自动变速箱等系统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部分产品几乎全部为外资所垄断。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10 多个领域仍占绝对竞争优势。从现阶段来看,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仍然缺乏同步开发能力,多数企业仅能做到“按图索骥”,具备按样件开发或按图纸开发的能力。同时,由于在高科技零部件领域的研发投入巨大,开发成本过高也使得本土零部件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局面。另外,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还缺乏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的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建平表示:“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多年来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它影响着零部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而调整结构是解决长远、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在做好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注意解决好零部件产业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部件回收或是“拦路虎”

        在节能环保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也逐渐得到业界关注。但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滞后,也许正在影响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的再制造产能为发动机11 万台,变速器6 万台,发电机、起动机100 万台,总产值不到25 亿元。与此相对比的是,到今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000 万辆,假如有一部分备件采用再制造产品,那么再制造产品需求将超过30 亿元,也就是说,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目前面临的缺口相当大。

        据了解,欧盟汽车业从2006 年开始回收所有的报废汽车进行拆卸、回用和处理,研发可回收环保产品是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未来必须面临的问题。另外,很多可用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回收利用,也是阻碍中国汽车再制造业发展的一只“ 拦路虎”。多年来,中国市场的社会车辆报废时,大多只能卖给当地报废汽车拆解企业,不能直接卖给再制造企业,致使再制造企业原料来源单一。而资源渠道不畅、产量低下、政策滞后等原因,导致中国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完善。专家认为,国家可以通过进行试点的方式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收集关键数据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另外,中国汽车再制造业还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促进再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

        “召回”成风须谨防

        随着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模块化发展,整车厂变成了汽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无数汽车零部件方能构筑成一个整车。正因为这样,在多起大规模的整车企业召回风波中,零部件成为罪魁祸首。正在发展的中国汽车业也深刻体会到汽车零部件的安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提供的召回公报称,在过去的6 年中,因汽车零部件缺陷发布的召回公告占30%,多数整车使用不安全源于零部件质量问题。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无论出于保护整车企业还是保护汽车消费者考虑,均有必要将汽车零部件列入相关召回规定中。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对召回管理进行了扩充,范围由整车企业延伸至轮胎、底盘、儿童安全座椅等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企业。专家提醒,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维持良好、健康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就必须在质量安全可靠性方面下大工夫,零部件召回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5457.593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