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长的发言很好,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呼吁大家重视行业中的问题。”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倪宏杰表示。作为本报“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评选”活动专家委员会成员,他以颁奖嘉宾的身份出席了此次“百佳”颁奖典礼。
“国内零部件企业中缺少诸如博世这样的企业。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企业不是十年八年能形成的,它需要具备相当的基础。”倪宏杰表示,“原始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
提到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他说:“汽车内燃机企业在很多方面和国际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企业需要进一步努力,做大做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指出,中国汽车内燃机工业在产品结构、工艺装备、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李社长提出中国需要一批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我很赞成。但我认为,有些企业有这样的想法,有些可能不仅有想法,甚至已经去做了。为什么没能成功,除了李社长报告中指出的那些原因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体制。”倪宏杰对记者说,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部分企业的发展。
“比如,我们曾经想把无锡威孚培养成为中国博世。”提及这桩当年著名的合资事件,倪宏杰神色间流露出痛惜之情。2005年11月,博世汽车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无锡成立。它是在博世和威孚1995年组建的合资企业———无锡欧亚柴油喷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增资重组而成。让人惊讶的是,这场“以市场换技术”的好戏却以满足博世提出的所有条件而告终。博世和威孚67%对33%的股权比例,让后者失去了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更重要的是,合资后,博世对中方研发欧Ⅲ产品提出限制,使其丧失了开发新产品的权利。“合资条款有问题,为什么还签约?这不是企业的问题,是当地政府为了盲目招商引资作出的决定。企业没有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这就是体制问题。”倪宏杰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企业家不是没有雄心壮志,只是制约因素太多。国外有了问题开个董事会可以解决,中国却不是如此。政府管理部门超越自己的职能范围进行不当管理的现象很多。”
“抛开这些因素不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零部件企业最重要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倪宏杰说,“技术提升需要积累大量经验,科研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不要想着‘大跃进’。”
对于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发展壮大的做法,倪宏杰认为:“这种做法在中国之所以成功案例很少,除了企业缺乏经验和实力外,也有部分体制的原因。地方保护之下,行业间、企业间的重组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对于国内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的设想,倪宏杰表示,这需要技术、资金、管理方面的实力。此外,对于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也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