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永珍 通讯员 陈宗兴)继10月创下月产量首破万辆的佳绩之后,11月,东南汽车月销量也首次突破万辆大关。今年1至11月,东南汽车公司累计产销均已超过7万辆,比去年全年增长超过70%。
“自主研发的V3菱悦今年累计销量已达到5.5万台,而11月中旬刚上市的三菱全球战略车型蓝瑟翼神,已接到订单1.5万台。我们调整生产节奏,增补一线工人500多名,实现双班、双线生产。”东南汽车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齐头并进,东南汽车今年产销量将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省经贸委了解到,在东南汽车产销两旺的强劲拉动下,今年1-10月,全省汽车产量103465辆,同比增长52.1%;其中轿车59607辆,同比增长194.6%。汽车工业总产值377.3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值235.91亿元,同比增长13.2%。预计2009年全省汽车产量将达13.4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485亿元,增长15%。
汽车产业是我省制造业中的重点产业,截至2008年,我省共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7家,低速载货汽车生产企业6家,专用车生产企业18家,总成零部件企业400多家,汽车从业人员达6.84万人。2008年,全省各类汽车产量11万辆,总产值402.5亿元。
东南汽车现已形成年产15万辆轿车和轻型客车生产能力,具备“东南”、“三菱”和“克莱斯勒”品牌共八大系列车型生产平台;依托“金龙”、“金旅”等中国名牌,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大中型客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三明、龙岩等地载货车、专用车等加快发展,其中龙马清洗扫路车等环卫车辆销量位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汽车市场下滑的局面,去年以来,我省汽车工业攻坚克难,奋力先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抢得发展先机。
东南汽车在消化引进技术基础上,实现低成本的自主研发,成功推出第一辆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轿车产品V3菱悦。由于性价比高,又符合国家对低排量汽车的鼓励政策,产品持续热销。同时,大力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今年新增销售网点达100家。上月,东南汽车推出的蓝瑟翼神运动型轿车,迅速成为中级车市场的新宠。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积极开展外销产品的调研、开发和认证工作,实现出口逆市飘红。2008年,“大金龙”出口销售额达14亿元,成为国内客车行业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的企业。今年初以来,虽然全国汽车出口市场大幅下降,但“大金龙”客车出口达到2160辆,实现销售额8470万美元,外销成绩在中国客车品牌中独占鳌头。
汽车龙头项目的加快发展,带动了汽车零部件生产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快集聚,汽车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集群越来越大。
作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厦门以金龙联合汽车公司和金龙旅行车公司为龙头,形成大中型客车、轻型客车等整车规模生产能力,并具备车身、车桥、车架、发动机、轮毂、活塞环与凸轮轴、汽车空调、座椅及内饰件、汽车车灯等配套能力和技术研发、模具、汽车技术服务等。今年9月,中国最大的柴油发动机企业广西玉柴在本部以外布局的首个发动机生产基地——厦门玉柴发动机项目一期工程装配线投产,年产发动机能力达10万台。
同样,集聚在福州青口为东南汽车服务的配套厂已达130多家,其中一级配套企业46家。东南汽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大部分来自周边的配套厂,产业集群的优势逐步显现。在东南汽车的带动下,今年1至11月配套企业共实现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18.2%。
根据我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11年,全省汽车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省汽车年生产能力达40万辆。届时,汽车工业将成为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中的骨干行业和重要力量,进一步拉动我省工业的发展。
重组 创新 集聚
《福建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解读
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今年来,东南汽车产销两旺,企业增补一线工人500多名,实现双班、双线生产,全力满足市场需求。本报记者 关建东 摄
汽车产业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中,承担着重大的发展责任。
今年,我省汽车产量预计将达13.4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485亿元。《福建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提出,到2011年,全省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全省汽车年生产能力达40万辆。福建汽车将如何“奔驰”,实现这一目标?
重组兼并做大规模
“目前,我省除客车板块外,整车总量规模小,必须依靠战略性重组,做大做强。”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以闽台汽车合作、国际汽车合作和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为着力点,以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努力提高我省汽车产业经济规模和核心竞争力,提高闽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据悉,福汽集团正积极与国内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合作,将通过联合重组提升优势;龙岩、三明等地汽车产业,将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好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载重车、专用车等各具特色的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
我省将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并购重组的优惠政策基础上,运用政府创业投资资金带动支持民间资本投向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
利用品牌做大规模,将是我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突破口。具体方案是:厦门金龙大中型客车继续提升品牌、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保持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位置;东南(福建)汽车公司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适时开工建设三、四期乘用车项目,争取2011年投产;加快福建戴姆勒汽车公司奔驰轻型商用车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产。
福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南汽车通过推行自主品牌和三菱国际品牌“双品牌、双通路”的新体制,年产销量规模有望在3年内提升到30万辆。
自主创新调整结构
“我省新能源汽车、小排量汽车尚处起步阶段,亟须加快发展。”省机电行管办有关专家认为,我省汽车产业要突出创新,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实施方案》,东南汽车将继续提高自主车型开发能力,即将推出V3菱悦CVT,并加快V3菱悦改型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进度,启动V4、V5自主开发项目,实现高功效、低油耗、低排放目标,并积极开发小排量乘用车产品;在现有多个车型平台基础上,加大与国内外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公司合作力度,加快系列化产品和改型改款开发速度。
厦门金龙大中型客车将加快研发混合动力客车等新能源汽车,突破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瓶颈,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生产企业。至201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客车销售量占客车总销售量5%以上。
《实施方案》还推出了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技术升级的政策措施,即支持经济型、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产学研联盟体开展经济型轿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联合攻关,引进汽车行业高级人才、加大汽车产业人才培育力度。
据悉,目前我省汽车行业已迈出了强强合作、加快创新步伐的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如福汽集团加快引智步伐,与工程院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著名专家合作,成立了高层专家委员会,筹备成立汽车研究院,并与东南汽车公司、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省内多家配套零部件厂合作,加快东南汽车自主品牌的联合研发;福建工程学院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公司、新福达汽车公司、福州福工等混合动力客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一道,建立了“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总成”产学研用联盟,助推福建混合动力客车及零部件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
闽台合作集聚发展
“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提高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是福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环节。”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重点推动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提高配套能力,积极推进我省汽车零部件进入跨国公司采购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两岸汽车产业设计研发合作,积极推动台湾设计研发力量转移来闽。支持闽产汽车进入台湾市场,鼓励我省客车生产企业到台湾设立总装厂。支持建立与台湾汽车产业配套以及大陆企业所需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集中区,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的产业转移,带动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提升。积极推进闽台两岸共同打造进军国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市场的产业基地。
据悉,福汽集团将推动东南汽车与台湾中华汽车加强合作,促进海峡两岸汽车工业的资源整合。省经贸委正搭建合作平台,着力推进省汽车工业行业协会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签订合作协议书,促进福建汽车生产企业与台湾汽车电子产业对接方案的组织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