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园区的崛起,最初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长沙经开区同样如此。谈到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时,杨懿文讲了3个创业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长沙建设机械设计院说起,这家科研单位曾经为国内一些著名工程机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而中联重科公司就脱胎于此。1992年,时任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职工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通过依托原有的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如今,它已拥有地跨长沙、上海等地的5大产业园区,组建了混凝土机械、汽车起重机械等7大专业性公司,主导产品涵盖10个类别28个系列、168个品种。
长沙另一个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集团也经历了艰难的创业过程。创业之初,几个合伙人贩过羊,制过酒,做过玻璃纤维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94年,以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为首的几位创始人怀着创业的梦想来到长沙经开区,看到当时国内的工程机械产品主要都从国外进口的现状,凭着曾从事过特种焊接和金属材料加工的经验,梁稳根毅然决定进入机械制造业。
经过不懈努力,2002年9月20日,由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泵刷新了世界纪录,将混凝土单机一次送到了406米的高楼上;同年11月26日,三一重工首台客车下线。2003年3月1日国内首台大功率旋挖钻机也在三一下线;同年7月3日,三一重工A股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经开区也异军突起。这家公司是由一位叫何清华的博导带领自己的团队创建的,他们从研发现代凿岩设备开始,到开发挖掘、筑养路、混凝土机械,如今已在4.5吨级以下小挖产品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目前,这家公司在桩工机械、挖掘机械、凿岩设备三大领域内均有数十个品种的产品,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企业”之列。
2007年底,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超过国内其他工程类上市公司市值总和。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双双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
一个园区,同一产业能同时产生三大龙头企业,而且,三大企业的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的80%。这不仅说明该园区无可比拟的产业特色优势,更印证着这个园区超乎寻常的孵化功能。
2008年,长沙经开区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产值282.3亿元,增长54.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4.3%。开发区共聚集工程机械制造企业40家,构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园区重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品牌创新之路,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今年1月29日,三一重工与德国北威州政府签订1亿欧元投资协议,在该地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该基地达产后可年产工程机械产品3000套,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欧元,产品将覆盖整个欧洲市场。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介绍说,近年来,公司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2006年11月,在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2007年9月,又在美国乔治亚州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2008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209亿元,计划5年内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力争进入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