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目前9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国内本土品牌企业所占领,并在国际市场占据主流地位。
柳工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谭天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死掉的企业,没有死掉的行业。"这句话充分展示了即使是行业排头兵企业也存在着深重的危机感。不过他也非常敏锐地指出,此时不是与过去辉煌时期比较的时刻,这时更应该关注的是企业仍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与同行相比情况如何。
企业压力有多大
近两年来,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到今年年中达到最高峰。对于装载机这种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的产品来说,以前形成的心理定式是,企业需要的原材料一定要提前相当长一段时间购买,才能有备无患。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和市场不明朗,企业现在已不再贸然进货。但之前购买的钢材如何尽快消化已然成为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有足够的市场,这些存货一两个月内就可以被消化掉。但目前,这些存货却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极大压缩。
对此,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减生产计划,消化存货。据了解,目前,装载机行业内多家企业都大幅压缩了生产规模,甚至有企业开工率不足产能的10%。不少企业被迫放假,以此来缓解企业巨大的经济压力。
装载机行业曾经在2000年左右大打价格战,此次市场出现压力,产品价格是否下调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此,好几家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产品价格不会下调。企业目前压力已经非常大,如果下调产品价格,引起无序竞争,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从中受益,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巨大的危害。
市场好转待何时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铲运分会副秘书长茆洪连介绍,2007年我国装载机的销量为15.94万台,今年截至10月份的销量已达到14.9万台,预计今年全年销量超过去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后几个月销量的下滑确实非常明显。
去年的后4个月共销售装载机超过5.4万台,而今年9、10两个月加起来还不到1.9万台,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后两个月实现3.5万台的销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工程大量停工、延期的现象。即使是一些购买力较强的石油出口国也是如此。这对于已经占据世界装载机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全球范围内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国外经销商和用户的购买能力缩水,许多原本便宜的产品,一下子成为市场上的高价货,也使得我国企业的出口利润大幅下滑,产品的竞争力严重受挫。我国一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存货给企业造成的压力比国内要大许多。
目前国内市场的形势也并不明朗。
茆洪连说,明年市场如何现在还难以下结论,现在正是考验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时候,4万亿元的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并迅速发挥作用,将直接关系到许多企业生存现状能否好转。
茆洪连表示,明年全行业的装载机销量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下滑。但有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他还是对明年的市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另据记者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已经意识到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目前正在广泛搜集意见,想必很快将有相关政策出台,保障行业的快速发展。装载机行业及企业也将充分受益。
走出困境路漫漫
根据从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扩大内需,拉动市场需求,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采用国产设备;扶持企业产品的出口;通过金融手段保障企业的资金流动等是企业普遍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帮助。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采用国产设备,这再次关系到采购国产设备优先权的问题。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方面,我国产品仍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差距。但我国装载机行业相对来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世界市场上都已站稳脚跟,国产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相对来说阻碍较小,即便如此,仍需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支持企业产品出口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不仅局限在个别企业,也包括整个装载机行业的出口情况。政策优惠、出口退税率是否提高、援外项目重点采购等都是企业希望政府予以进一步关注的。
较高的生产成本加上萎缩的市场等因素,使得企业的资金压力也非常明显。如何实现资金迅速有效的回笼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出现资金流动问题的不仅仅是主机厂,原材料和配套件企业、代理商和用户也出现了这个问题,这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才能顺利运转。
同时,装载机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将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7年,我国装载机企业共销售各类产品近16万台,但单是柳工、龙工、厦工3家企业的产能就能达到8万台以上。据预测,我国装载机行业的总产能至少在20万台以上。而且,不少企业都在或多或少扩大自己的产能,还有一些企业陆续进军该行业,这些都将使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严峻。
如何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是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生存的重要保障。卡特彼勒的装载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产品性能确也得到市场检验,所以该产品一直颇有市场。装载机这个曾经也被冠之以量取胜的行业,在面对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必须通过技术革新、产品升级来实现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