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肯定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全国农机系统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解放和发展农业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的法规建设不断加强。围绕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和《农业机械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
二是评价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农机系统以试验鉴定、质量投诉、质量认证、质量调查、职业技能鉴定和维修管理为重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业机械化质量评价监督工作体系。评价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农机化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是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长期以来,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鉴定检测机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试验条件,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质量工作效益初步显现。通过开展推广鉴定、选型鉴定、专项鉴定、质量跟踪调查和安全普查等工作,大力提升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成效。农业机械化质量的不断改善,降低了农机使用成本,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农业机械化质量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依法管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体系建设,为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能力建设,为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必须依托质量提升效益,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二是发展还不够平衡;三是体系还不够健全;四是保障还不够有力。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仅注重产品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不仅仅注重农机产品的一般技术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注重农机试验鉴定,同时也要注重标准制定、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等工作。如果说,之前一个阶段我们着重抓了农业机械化量的积累增长,那么今后一个时期更要关注农业机械化质的变化提高,这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全体农机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业机械化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物耗能耗偏高、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自身质量和农业机械高质量运用的统一体,事关农机的使用效果和经营效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向农业机械化质量寻求支撑。只有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实施,为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和一些省区市出台了配套规章,使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购机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产品质量打基础,提高作业质量出效益,抓好维修质量保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和谐;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手段、履行职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完善质量管理手段,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抓好主要作物、重点产品、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质量,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围绕上述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关键是要树立和强化四个意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四个意识是:
一是树立和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法律依据。农机系统要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并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赋予的职责,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
二是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在推动农机使用节本增效,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和谐、安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建设新农村,实现“兴机富民”;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树立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理念,全方位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
三是树立和强化责任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关系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质量管理职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从使用环节入手,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四是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直接为农民和农机企业服务,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广泛了解农民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本领,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
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认真实施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相关法规建设工作,尤其是作业质量和维修质量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完善的质量法规体系。要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其配套质量管理规章。要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充分运用好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维修管理等质量监管手段,规范工作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是加快完善标准体系。要将标准化作为质量工作重点,统筹规划,抓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快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机具报废的标准制定工作,尽快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要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高度重视试验鉴定。各农机鉴定机构要适应形势,创新方法,提升水平,积极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科学规划鉴定体系,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提升鉴定机构能力。要引导鼓励鉴定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工作,让符合条件的省级鉴定机构参与部级鉴定,积极扩大部级鉴定规模。各级各类鉴定机构之间要加强团结协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部农机鉴定总站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对整个系统的业务指导,努力提升全行业业务水平和能力。
四是依法组织调查投诉。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质量调查计划,依法组织开展在用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调查工作。要严格履行备案程序,调查计划和调查结果在公布前及时报农业部备案。各地要按照《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要及时、高效、公正处理质量投诉事件,切实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大力开展推广培训。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要严格按照《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做好推广目录制定和管理工作。要严把机具的入选关,从源头上保证国家支持推广补贴的农业机械质量。各地要多渠道争取投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的使用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要领,保障使用质量和效果。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加大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升维修人员技能,保障维修质量。
六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机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积极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机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不断加大投入。要充分发挥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系统的工作力量,加强统一协调,形成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合力。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绩效,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人员的监督,严格遵守法规,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升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能力。(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