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上半年:面对大好形势,农机工业苦陷困局

日期:2008-07-23  来源:机经网    点击:

进入2008年,对于农机工业企业的老总们来说,那真叫一个尴尬。面对不错的市场行情,他们却怎么也乐不起来;看着产量报表上每月不断增加统计数字,他们却犯起了愁;接到纷至沓来的订单,他们却难以开工生产;特别是面对逐年加大的购机补贴,他们却进退两难……农机工业企业怎么了?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2007年上半年,农机工业在生产保持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增幅却出现了快速下滑的态势。面对日益严峻的运行环境,农机工业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一语道破玄机。
  面对大好形势,难道农机工业企业竟然陷入了罕见的困局?这其实就是现实。
  生产看似增长,效益不断下滑
  7月9日至10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农机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暨《农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征求意见会议”,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特别是农机工业企业的高度重视。高元恩介绍了农机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农机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8.8亿元,同比增长30.23%。其中,拖拉机138.07亿元,同比增长30.23%;农机具及园林机械137.7,同比增长43.92%;其他农林机械165.5,同比增长18.31%;农副产品加工机械76.1,同比增长49.85%;配件87.9,同比增长29.92%;饲料加工机械14.56,同比增长41.73%;畜牧业机械8.1,同比增长43。从主要产量看,主要产品均表现出增长趋势。大中马力拖拉机13.2万台,同比增长36.54%;小拖拉机107.5万台,同比增长24.7%;收获机械11.83万台,同比增长24.32%;农用运输机械81.06万台,同比增长4.52%;粮食加工机械53.5万台,同比增长16.3%。
  在国内市场非常尴尬的情况下,农机企业积极寻求国际市场,农机产品出口保持强势增长。2008年1~5月份,农机工业完成出口额27.62亿美元,同比增长69.06%,农机进口额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43%。
  然而,生产的增长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长.。2008年1~5月份,农机工业完成利润总额34.77亿元,比1~2月份增幅下降21个百分点;负债总计540亿元,比1~2月份增幅增加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314家,亏损额2.45亿元。
  成本上升过快,企业不堪负重
  走过2007年的市场低迷,农机工业本来期望在2008年迎来一个艳阳天。然而,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出忽了多数人的意外。面对一个大好的市场的形势下,农机工业在成本过快上涨的压力下,感到透不过气来。分析其中的因素,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
  成本快速增长,部分产品出现售价倒挂。今年以来,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据企业反映,目前的铸铁价格已经达到近6000元/吨,为去年初的一倍;冷扎中厚板的价格已经接近8000元/吨。一季度,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了20%,到上半年,就达到了40%以上。总的来看,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农机产品的成本上涨了20%以上。
  劳动力成本增加。由于很多农机企业的技术工人原来都是农民季节工,新的《劳动合同法》实行以后,农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加大,使农机产品成本上涨3%以上。
  资金费用不断攀升。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使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利息增加,农机企业必须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销售费用快速提高。由于农业部今年没有制订《全国通用农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而是把权力下放到各省(市、区)。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使产品销售环节增加,销售成本呈倍速上涨趋势。原来只要跑一个农业部即可,现在要跑到25个省,甚至其下面的每一个市(县)。不仅如此,由此而引起的各种匪夷所思的公关费用、考察费用、登报服务费用等不断产生。据企业反映,因具体情况不一样,销售费用大体平均占到成本的10%~20%。
  综合各方面的数字,与去年相比,今年农机企业的成本综合上升了约50%。
  多重因素掣肘,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我们知道,面对涨势汹涌的原材料价格,有些行业可以向其下游转移成本,而有些行业的自我消化能力很强。农机工业呢?既无法转嫁成本上涨因素,又没有自我消化能力,关键是不能这样做。高元恩强调,农机工业的发展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机产品的消费对象是购买力不高的农民群体,为“三农”服务是农机工业的职责。这种特性不仅表明了农机工业的重要性,而且决定其面对价格上涨的被动从属地位。
  产能过剩,产品趋同。多年以来,由于农机企业积累过低,导致产品技术创新步伐缓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大家都是同一个技术水平的产品,又面向同样市场,同样的消费群体,竞争非常激烈。2007年,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总体下滑,本来一些优势企业可以根据产品档次调整价格,但是,在产品趋同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调整的空间很小。
  有关部门对农机产品的价格限制。今年,有很多地方的农机管理部门规定,农机产品价格的上下浮动幅度是5%~10%。目前,在装备行业只有农机行业的价格还被政府部门控制,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定价。这样,涨价的因素就全部靠企业自身来消化?农机企业的利润率本来很低,且90%以上都是小型民营企业。一般来说,遇到这种售价远离于成本的情况惟有关门停产一招可以应付。
  资金短缺,现金流不畅
  怎样认识目前的困局?“这是比较客气的表述。实际上,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已经断裂。”高元恩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机工业的现状是长期形成的。
  农机企业自身积累差。在计划经济下,农机工业就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强调为“三农”服务,长期以来的低价格策略使企业的自身积累有限,大部分企业的流动资金都是靠银行贷款。今年,政府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加上农机企业的自身积累不够,担保能力差,要取得银行贷款就非常困难。
  销售渠道的改变,企业没了预付款。一般来说,很多农机企业都在年终订货,为了来年的定单,给予销售商很多优惠政策,这样往往在淡季的冬季也有订货,更重要的是提前付款优惠等措施可以为企业实现稳定的现金流,这部分资金是生产准备的重要来源。现在购机补贴的执行办法改变了原来的渠道,补贴产品企业不能通过订货会的方式销售,也拿不到预付款,但补贴资金的回笼又非常缓慢。
  而且,随着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加,《目录》销售产品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将更加突出。据反映,补贴资金回笼最少也在半年以上,而部分去年的款,今年还未结,而这使得本来就困难的农机企业“雪上添霜”。
  目前,农机企业真可谓腹背受压,前面是贷款难,后面是结账慢,农机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总的来看,大企业运行艰难,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已经断裂。最近,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做了一个农村小工程机械行业的调查,山东青州市曾有企业73家,现在只有5家开业,其中,只有两家有正常生产,基本上是出口任务,以及面向高端用户的特殊产品,而面向农村使用的普通产品全部停产。
  产品趋同,产能过剩
  现在,我们不妨从内部找找原因。农机工业长期以来产品趋同,造成产能过剩,行业过度竞争,是行业难以发展重要原因。我们就以农业部制订的《国家扶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为例说明(不包括没有进入该目录的企业)。
  大中型拖拉机。2007年上《目录》的厂家有36家,但产量只有20万台,平均每家5500台。目前,拖拉机行业前两家企业的产量已经占到40%以上,前8家的产量在90%以上。就是说,其余20余家企业的产量加起来只有2万余台。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007年上《目录》的企业有21家,包括5家合资企业。与国际比较一下,日本、韩国每个国家各有4家,日本的产量是4万台。再看我国,2007年产量是6000多台。其中,久保田3000多台,洋马1000多台,合计已经达到了5000台。就是说,其它19家企业合计生产了1000多台。
  插秧机。插秧机是这几年非常热门的产品,但正因为市场好也造成了过度竞争。2007年上《目录》的是32家。再与国际比较一下,日本、韩国各有4家,日本年产4万多台,韩国1万多台。我国32家共生产了45000台,如果把东洋、延吉去掉,意味着30家企业生产了1万多台。
  玉米联合收割机。我国从60年代就开始研究,因为没有形成市场而发展缓慢。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升温,玉米联合收割机技术逐步成熟,尽管依然存在着可靠性等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过度竞争的状况在这个刚刚新兴的产品上也没有避免。据统计,2007年上《目录》的企业共有53家,共生产了14000台。

农机行业本是体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行业,如此众多的企业竞争同样的产品效益何在?与会的许多企业代表都对目前农机工业的现状表示忧郁。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农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问题,更严重的是将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当然,问题的长期存在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由于行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够,采取跟随战略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哪个产品市场好,就一哄而上,其结果是一哄而散。其实,农机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品种,国际上有上万种不同品种型号的农业机械,而我国在很多方面的还是空白,甚至没有基本的技术储备。我国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农机大市场,但没有人去研究,反而在现有的产品上造成了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深刻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农机工业的根本问题。
  新的“双轨”流通,造成市场混乱
  改革开放以后,农机工业首先进入了市场,企业由原来只生产不销售,转入了既生产又销售,也因此逐步建成了企业销售网络。由于购机补贴的执行办法,享受补贴的农机产品似乎又回到了“计划时期”。进入《补贴目录》的,由农机管理部门确定价格、销售渠道;没进入《补贴目录》的仍由原来市场渠道销售。这样,随着补贴资金的逐年加大,对原有的销售渠道就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两种的存在渠道,市场上就出现了同一中产品两种价格的现象,即,进入《目录》价格与没有进入的价格,市场混乱的程度不同凡响。同时,由于今年各省自行决定《购机补贴目录》价格,又造成了全国各省市同样产品多种价格。由于不同价格的存在和各省市补贴款额的不同,市场上就出现了倒卖补贴产品的现象。目前,这种价格的混乱状况冲击了企业正常市场销售,难以应对。
  不确定因素增加,出口堪忧
  虽然上半年农机工业的出口还在增长,这里有企业在国内市场受困以后,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因素。但是,对于未来农机工业开辟国际市场前景,行业许多专家并未表现出乐观。高元恩对行业做出分析建议:
  国际市场的门槛将越来越高。美国已经明确,进入美国市场的拖拉机,25马力以下要达到EPA3,25马力以上要达到EPA4。从下半年开始,进入欧洲市场的拖拉机要达到欧ⅢA。目前,在国内过度竞争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把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出去,是农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企业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面对国际市场越来越高的准入门槛,这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
  世界经济的疲软仍不见苏醒信号。当前,次贷危机、油价高涨、通货膨胀、粮食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使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在放缓,面临这样一个外部市场环境,出口必将受到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还在加快。到目前,已经达到6.8266。自汇改以来,已经上升了15%,对农机产品的出口影响非常大,出口额度不断增长,但利润越来越薄。比如:植保机械曾经是我国的出口大户,但现在感到利润越来越薄。
  高元恩认为,在国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机工业正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一些农机企业已经关门,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和就业;一些企业还在苦苦挣扎,期盼曙光;一些产品已经不能正常供给市场,出现了因企业问题而不能提供市场的有效供给。在市场很好的情况下,农机企业面临一场艰难的困境,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望前景,乐观点“喜忧参半”
  农机工业将何去何丛?展望前景,高元恩用了“喜忧参半”。对于2008年他给出如下预计,2008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1800亿元,增长15%~20%。大中型拖拉机有望达到22万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达到17万台。
  “喜”从何来:
  从国际形势来看,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价格的不断上升,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粮食供应问题的解决,将为农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据悉,欧盟的农民可以争取到40%~50%的价格补贴,政策拉动了欧美国家对农机的需求。有预测说,今年欧洲农机工业增长可达到20%以上。
  从国内情况看,中央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的产出率,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粮,才是最根本的出路。在利好的环境下,农机市场的未来依然看好。
  “忧”在哪里:
  企业效益增幅急剧快速下滑。目前,平均每月下降7%,按照这个速度,全年几乎接近于零。出口增幅下滑。1~5月的增幅比1~4月下滑5.3个百分点,预计增幅仍将下滑。
  从发展前景看,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的成本快速上涨仍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7家钢厂已经宣布,8月份钢材价格将再次全面涨价;通货膨胀问题的压力并未减小,企业流动资本越来越紧张。这样的情况再继续,很可能在下半年,停产甚至倒闭的企业将继续增加。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倒闭是正常现象。但是,目前全行业普遍感到困难,行业的洗牌就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至,中小企业难,大企业也难。资金链的危机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如果情况得不到很好解决,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某些行业,甚至有可能由于原材料上涨太快遭到全军覆没。农机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这决不是忌人忧天。
  对策,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在资本市场上,面对危机常有“政府救市”的呼吁,当前的农机工业就如同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不过,政府给予好的政策,还需企业积极努力。
  高元恩认为,解决目前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形势,确定对策,共度难关。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他给出了如下建议:
  政策向农机工业倾斜。农机工业位于产业下游,消费对象是购买力有限的农民。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有些行业可以向下游转移成本,有些行业的自我消化能力也很强,而农机行业是既无法转移,自我消化能力又不强。然而,农机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国家应该长期给予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特殊政策,在政策、技术改造、税收等方面给予农机企业扶持,扶优抚强,支持农机工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减轻企业负担。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好政策,对于拉动农机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完善购机补贴办法和加大监督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制订宏观指导政策和具体办法,不介于市场,具体执行让给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避免人为的因素的参与。2008年,如果能按市场经济的办法运做,补贴到农民手里,将给农机工业的发展很大支持。
  新政策在执行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成绩的一面,就有问题的一面,因为任何一件新政策在执行中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认真总结存在问题,把好的政策执行好,既使农民得到实惠,促进农机化的发展,也使企业得到支持,促进农机工业的振兴,减轻企业负担。
  强化创新,开发新品。目前,不是农机产品没有市场,而是市场环境恶化。解决的办法之一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如:经济作物、蔬菜、林果业所需机械。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看,将逐渐由生产普通农产品向附加值高的产品过度,这些都需要装备。农机工业的领域很宽,只要解决好创新能力问题,发展是广阔的。
  提升能力,内部挖潜。外部涨价问题农机行业本身解决不了,行业内部怎么去挖潜降低成本,这也是一条重要出路。例如:时风集团改造铸件生产线,利用废料、废件生产铸件,降低了成本(铸件可以做到5000元/吨,目前的市场价为8000元/吨),就是很好的启发。再如,浙江台州是有名的植保机械之乡,原来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作坊,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现在基本上使用了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装备,提高产能、质量,降低了成本,这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88664.39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