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在中国印刷行业,如果谈论印刷行业的未来发展,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印刷行业有可能出现滑坡。如果看看新闻出版总署过去几年的统计资料就可以看到,按照中国官方的统计,中国的印刷行业一直是以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个别年份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20%。但是,中国的印刷行业发展真的如统计数字那般辉煌吗?
2010年末至2011年初,北京印刷协会受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委托,进行了2011年北京地区印刷企业年度核验工作,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北京地区印刷企业进行的最认真、最深入的一次行业摸底统计,其结果让人嗔目结舌:经过普查,北京市登记注册的2300多家印刷企业,共有723家企业因为各种原因被注销,占北京地区印刷企业总量的近1/3。
在这个事情上,作为旁观者,我们首先需要感谢北京印刷协会工作的细致。据了解,当时北京印刷协会的几位老同志,为了做好这次印刷企业年度核验工作,给所有的在册印刷企业都打了电话,有些电话联系不上的,甚至还专门前往企业注册地址了解情况。在笔者接触过的行业协会中,这些老同志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确实是少见的。
另外,我们还得感谢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感谢他们不为政绩工程所左右,敢于自揭盖子,让问题曝光,让真实情况公诸于众。北京新闻出版局有这样的勇气,但不是所有的地方新闻出版局都有这样的勇气,因为政绩、形象乃至乌纱,都可能成为影响印刷行业真实数据体现的障碍。我们不能因为北京出现了大量印刷企业注销的情况,就武断地说其他各地都是这样,但是各地目前呈报的印刷行业数据有水分,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挤除水分,那么2012年,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规模到底还有多少呢?7000亿?6000亿?5000亿?
哪些领域能够成为印刷发展的新空间?
虽然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中,出版印刷、报业印刷始终保持增长,但是这两个领域在国际上的颓势已经有目共睹,在国内的真实发展情况也未必像统计数据那么阳光灿烂。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推进绿色环保印刷,出版印刷成为首当其冲的试点。推动绿色环保,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选择出版印刷作为切入点
现在,包装是印刷行业发展一个经久不衰的方向,这个没有异议。在其他的方向,国外近年鼓吹比较多的是市场综合营销,国外称为marketing的领域。这个领域的发展概念,是建立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市场推广服务体系,利用直邮印刷品、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作为手段,实现全面、精准、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现在,很多国际上著名的印刷集团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对于这个方向,由于没有更多了解,所以无法多说什么。但是需要提醒业界的是,首先,在国外成功不等于在国内一定成功,更何况在国外也属于尝试的事情。在国外,直邮做了几十年,一直是比较受消费者认可的传播模式,但是在中国,直邮尚且不够发达,推动整合市场营销会是什么局面,确实不好预测。第二,这种整合市场营销解决方案中,直邮印刷更强调精准,而印刷量其实是下降的。整合市场营销即便确如宣传那样热起来,但是否能够救印刷企业于水火,却还是未知数。
在此之前,笔者也提出了个人消费市场的概念。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分析,任何事物如果能与个人消费挂钩,能够成为大众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其市场容量将是难以估量的。不过这个市场也是刚刚开始显现的,能不能发展成气候尚不得而知。
另外,标签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但作为一个分支性的领域,标签发展得好与坏,都不足以影响到整个印刷行业的发展状况。标签印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特别是从事出版印刷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了出版印刷发展的前景,也在积极谋划转型。不过一旦转型不慎,企业可能将就此沉沦。企业如何决策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在这里笔者仅是提醒,特别是建议出版印刷企业不要把包装印刷作为唯一出路。包装印刷发展有前景,但是市场拼杀也早已是刺刀见红了,贸然杀入未必是出路反而可能是死路。对于出版印刷企业,倒是可以尝试向市场营销领域做些尝试,没有成型的市场或许机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