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因素制衡下半年工程机械市场其中有1、保障房:厚望不容辜负。2、铁路:在质疑声中一路向前。3、轨道交通:只是刚进入春天。4、出口:机遇如何把握是关键。5、水利:不是盛宴,但也可餐。
保障房:厚望不容辜负
在因限购政策导致的商品房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保障房建设被许多工程机械企业寄予了厚望——毕竟房地产市场是工程机械产品的主战场之一,占据每年产品销售的30%左右。保障房项目建设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保障房建设预计将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约10%左右。
然而,2011年上半年,保障房项目一度受到质疑。由于回报率的问题,许多城市并不情愿将发展目标定位在保障房项目上,特别是公租房,利润低、资金回笼慢,是企业参与热情相对较低的项目。与保障房项目形成对比的是,经济适用房的风险低,资金回笼快,受到企业青睐。
这个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变,5月底,开工率仅为30%;6月底,数据上升到56.6%;7月底,绝大多数地区的开工率超过70%,部分省市的开工率甚至已经达到或超过100%,超出了既定指标。在上半年的质疑声中,一度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2011年11月底之前1 000万套保障房全部开工建设的任务眼看有望提前完成。这将极大弥补商品房开工不足的影响,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第3季度尤为值得期待。
上半年,大家所担心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无非就是资金问题。房地产行业与资金的关系最为显著,如果资金不到位,项目根本无法顺利开工;但是事实上,并非全部资金,只要启动资金到位,其推进速度就会很快。塔机、混凝土设备、土石方机械、桩工机械等产品都将同步得到拉动。
2011年1 000万套保障房建设所需投资大约在1.3万亿到1.4万亿元之间,其中5 000多亿元资金将由中央及各地政府部门负责筹集。虽然2011年中央财政的补助已经超过千亿元,但其余4 000多亿元资金仍将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筹集。这对于大部分二三线城市而言,压力不可小觑。
一方面,自2010年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转战二三线城市,使得当地土地出让收入和房价节节攀升。而二三线城市如若出台限购政策,将导致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极高的地方政府收入大幅缩水。即使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2011年的保障房建设,其延续性也难以保证,久而久之,这必将成为地方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政府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并不应当成为投资的主体。如何突破原有体制,使民间资源的进入及退出机制更加灵活,是保障房项目进程中最具探讨性的话题之一。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采取共建保障房的模式,主要方式有“建设——移交”模式、代建模式和配建模式。其中“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的模式最受企业青睐。
对于工程机械企业来讲,保障房项目是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所在,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由于资金配置将更加讲求效果,这会使得台班费的增长空间大大减小,对产品的施工效率、节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量仍将有所保证,房地产仍然可以成为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保障房制衡下半年工程机械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