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争夺激烈
国内需求空间的回落、产品毛利率的下降、海外市场的风险等,让重卡企业的生存压力日增。为应对这种状况,一些重卡企业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战略,希望能抓住这次市场变局的机会,摆脱过去单纯依靠量的增长与价格战取胜的增长方式。这其中,配套资源的争夺,成为企业未来布局的重点。目前,国内重卡企业纷纷通过股权并购等方式,对上下游主要企业加大整合的力度,以增强掌控能力,构筑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在潘增友看来,企业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形势所迫。他说,目前在重卡领域,法士特成为重卡变速箱的垄断者,而潍柴则是行业内最大的发动机供应商。这两家总成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当前斯太尔平台上产品动力与传动总成的供应。
这种“垄断”,不但使其链条外的企业毛利率一直较低,更严重的是,当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排产也会遇到障碍,以致在市场上陷于被动。
为了摆脱这种掣肘,重卡企业只得“自力更生”,不断加强自身在动力传动总成方面的资源控制力。据了解,中国重汽就在支持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展的同时,建立了济南动力有限公司,两地共同生产615系列发动机。“长远来看,这两个工厂在满足重汽内部需要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企业提供配套,有可能会对目前的发动机供应格局产生影响。”潘增友说。
至于一汽解放和东风,其发动机资源相对独立——两家企业都在7~13L柴油机领域构成了完整的产品线,可以满足未来发展中对中、重型发动机的需求。同时,通过加大对变速箱、车桥等领域的发展力度,未来几年,一汽和东风的重卡资源还将进一步独立。
在变速箱领域,东风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的产品已经涉及重、中、轻型全系列产品。而采用伊顿技术的变速箱分公司也将成为一汽集团变速箱事业上的主体。虽然在成本控制方面,一汽的变速箱与法士特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特别是对双中间轴变速箱的开发,将使一汽变速箱与法士特等企业的双中间轴变速形成竞争,未来几年一汽对法士特变速箱的需求将呈现减少趋势。
竞争不断加剧
目前来看,国内重卡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向全方位竞争扩展。除了配套资源,其在营销体系、售后服务体系、资本等方面的“争斗”也进一步加剧。
营销方面,国内重卡企业主要在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建设,运营支持,服务标准等方面展开竞争。其中,网络决斗尤为激烈。
据了解,目前主流重卡企业的销售网点均已覆盖到地级城市,开始向县级城市发展。对此,有人认为这种网点的迅速扩张也是一把“双刃剑”。潘增友就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企业由于网络建设严重超前于销售增长,导致经销商之间竞争加剧,无序竞争开始抬头,造成个别经销商生存艰难。“目前,不同企业单个销售门店的平均销量差距高达5倍。这也提醒广大的企业,在加大网络铺设力度的同时,还要注意网络的稳定性。”他表示。
此外,企业要实现长久发展,必须引入新技术,摆脱同质化竞争。而新技术的导入必须依赖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重卡的研发、生产、市场开发等都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资本竞争也就成为重卡竞争的新热点。在这方面,一汽凭借集团的强大实力,联合世界先进制造商和设计商进行共同开发动力总成,推动技术发展;东风也通过日产引进技术和资本,实现技术升级。中国重汽则借助上市融资,完成在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领域的布局;而红岩在经历了与上汽、依维柯的重组之后,也获得资本和技术注入,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