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空间大
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会长孙腾良表示,“十二五”期间,新材料、新设计和新的制造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业中不断得到应用。石油和化工装置的大型化,有力地推动了大型化石油和化工装备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质量检验技术、运输技术、现场组装与热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性能新材料的研发,如特种设备广泛采用钛材、锆材、哈氏B3、镍基合金、超级双相钢等。由于大多数石油和化工装备处于高温、高压和有腐蚀的工况下运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减轻设备的重量、降低造价、方便运输。
李勇武表示,“十二五”期间,农业、建材、汽车、纺织等传统下游行业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进而增加了对石油和化工装备的需求。同时,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对石油和化工装备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装备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李勇武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石化装备产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装备产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仍存在大型骨干企业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工艺与装备开发脱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由大变强”五方向
李勇武建议,“十二五”期间,推进石油和化工装备产业由大变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抓住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投资预计将达2500亿~3000亿元,石化装备产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围绕勘探、生产、加工、储运、服务等环节,发展大型高端化、智能化的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特种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海上结构物、海下系统以及关键设备系统;要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海底矿产资源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重点建设工程,努力推进石油和化工大型成套装备的国产化。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化肥、大型煤化工等成套设备,以及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挤压造粒机、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为重点,推进重大石化装备国产化和自主化。
大力发展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装备。“十二五”时期,要围绕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大力发展大功率压缩机、燃气轮机、管道油泵、大直径管道球阀等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设备,大力发展大型天然气压缩机、天然气高压冷箱、大型防爆电机等天然气液化成套设备。
围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大力开发和推广燃煤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设备、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装备、废油再生基础油成套装备、二氧化碳转化清洁能源技术装备等节能环保设备。
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在国家海洋油气装备、煤炭清洁转化装备等方面加快科研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