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突破关键技术、融合推动制造、协同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应用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全国工业用户及行业代表出席。论坛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展与咨询部主任王琨做了题为《中国制造2015:我国电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
王琨表示,我国电机系统及电机与拖动设备的运行效率与国外先进技术相差20%。现阶段,我国电机制造业的发展还面临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总结各国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王琨坦言,我国用电量大,电机是用电终端设备,如果电机能效提升10%,那就相当可观。
电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走高效、绿色发展的道路,王琨分析称,与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煤用于发电的比例还较低,只占到50%,煤转化成电,既能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整个系统工程的最终环节,是电机系统能效的提升,也就是说必须使用高效电机。
2013年以来,工信部和质检总局围绕电机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制造等关键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发布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制作了很多技术、案例、政策等材料汇编,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与此同时,强化了标准的引导和约束。针对过去行业存在的问题,对永磁同步电机能效限定值,高压三相异步电机能效限定值,制定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落后电机设备淘汰目录;此外,工信部还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督促监督淘汰低效的落后电机,对工业企业使用的低效落后电机进行专项监察。
经过两年的努力,累计全国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约4000多万千瓦,特别是高效电机的市场占有率由3%提高到12%。
中国电机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展,离不开各应用行业的发展需求。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表示,创新协同、技术支持与改进意见,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从研究、试验、试制、定型到规模化生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事实上,我国政府在推广高效电机取得成绩的同时,在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王琨告诉记者,电机改造针对性不强。大部分地区只是高效电机替换低效电机,并没有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不同地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研究,对节能诊断和电机系统优化更新不能提出有效的商业模式。此外,电机工业技术创新滞后。电机行业技术水平的制约,也制约了系统的提升和推广。
王琨直言,现阶段,电机行业能效虚标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存在贴标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备案,未按照备案进行生产的现状,甚至在淘汰的低效电机上,贴上符合新能效标准的标识,个别企业使用过期的能效标识或者故意将低效电机打上变频电机等标牌作为掩饰,规避能效电机淘汰。
此外,企业产品标识备案也存在问题。王琨说,小微企业备案率低,有些企业政策掌握不准,在中小型三项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后,产品未按照标准进行备案。
王琨建议,对于电机能效提升工作,政府要继续发挥标准的引领和监督约束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完善标准的制定,用标准的引领,给企业增加压力,加强监管,给电机系统能效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