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惟慈:机械工业走势观察与思考
2022-10-20 15:47:0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蔡惟慈
当前行业运行形式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机械工业的运行影响大、范围广、时间长,对市场运行的冲击力超过2021年。从2022年5月开始,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止跌回升,6月回升进一步加速。但7月回升势头有所减弱,增速低于预期。从目前看,下半年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预计全年大概率可实现小幅增长,但能否达到5.5%的原定增长目标尚难断言。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做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深含忧患意识的研判,并因此而确定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方针。2022年前几个月机械工业运行情况表明,中央的上述判断和部署极具战略前瞻性。
从运行曲线看,2022年1—2月开局好于预期,但3月起“乌云骤起”。因疫情原因,各地防控措施空前严厉,企业物流严重受阻,机械工业因自身产业链长而复杂,故受伤尤深。受此影响,前5个月机械工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多处于负增长状态,直到6月底,累计增速才逐渐转负为正。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2021年国外疫情严重,我国经济运行基本正常,外需订单大量转向中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实现了超高速增长。但2022年国外普遍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我们的比较优势严重弱化,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推进与我们脱钩,客户流失的风险加大。但经过艰苦努力,机械工业外贸表现不错,现在仍保持着正增长,不过增速比2021年同期明显回落。
从在手订单看,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重点联系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统计,2021年以来在手订货额增幅逐月下行,2021年年底已降至2.22%的较低水平,而2022年1—5月更已降至-13.51%的历史低位,6月降幅(-9.82%)虽有所收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行业景气回升的需求支撑仍较乏力,由此也可感受到“预期转弱”的严峻现实。
但目前看,市场回升进程尚不稳固。具体看,从5月起,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各地复工复产逐渐加速。虽然1—5月累计增速仍多为负,但回升势头已现。6月数据表明,上升势头进一步增强,但7月有关增速数据低于预期。8月以来多地疫情频发,长江流域酷热干旱,川渝地区供电趋紧,国际环境波诡云谲,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就此看,市场回升进程尚难言稳固。
各主要分行业运行态势
从主要分行业运行态势来看,2022年1—5月产销一直为负增长,但从5月起,开始出现回升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从回升速度看,销不如产、利润不如营收、消费类不如投资类,其原因在于政府有形之手容易在生产端见效,但对消费、效益则不易着力。从国内外两个市场看,出口强于内销。
在各主要分行业中,比较起来,汽车行业产销形势前期较差,对机械工业下行影响很大,但5月起已在回升;电工行业产销形势比较好,部分抵消了汽车行业的下行压力;石化通用、重矿、农机相对平稳;内燃机和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机床工具行业是机械工业中少有的营收和利润实现较高增长的分行业。
其中,汽车行业在机械工业总量中权重约占32%,电工行业约占23%,这两大行业左右了机械工业的运行走势;机床和农机行业各有其特殊重要地位;工程机械行业间接反映了国家的基建冷热。因此,在观察和分析机械工业运行形势时,应对以上这些行业更多关注。
汽车行业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从5月起,产销形势开始明显好转,降幅大幅收窄。从1—7月累计看,产量增幅已由负转正。二是乘用车形势好于商用车。乘用车从5月起,当月产量增幅已由负转正,1—7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0.9%;而商用车降幅虽有收窄之势,但1—7月累计产销降幅仍高达36.9%和39.3%。其原因与商用车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影响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