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六成乘用车企业绩下滑 业绩现“冰火两重天”
2022-5-17 10:19:56
在疫情、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重要原材料铝、镁、锂、石油、橡胶、芯片等价格持续高企,部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承压严重。
据中国工业报梳理,截至发稿前,国内12家乘用车整车上市企业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六成车企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一边,比亚迪(002594.SZ,01211.HK)、长安汽车(000625.SZ)、广汽集团(601238.SH)、力帆科技(601777.SH)4家营收及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另一边,上汽集团(600104.SH)、北京汽车(01958.HK)、长城汽车(601633.SH)、江淮汽车(600418.SH)、小康股份(601127.SH)、北汽蓝谷(600733.SH)、海马汽车(000572.SZ)、众泰汽车(000980)8家出现了营收或净利的不同程度下滑。12家车企整体呈现“冰火两重天”的业绩格局。 (备注:表格数据来源于各车企财报,按营业收入多少依次排序) 8家车企业绩不同程度下滑 第一季度,对汽车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疫情。 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最新调研显示,本轮疫情在3月多点爆发,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东北、江浙沪等地疫情防控形势更是严峻,先后开启封控管理。受疫情防控影响,物流受阻,一些零部件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致使华中、华南、东北等地的整车生产基地陆续出现停产情况。同时,封控地区的经销商也停止经营活动,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受到一定的冲击,消费需求下降,汽车产销出现大幅下滑。 上述背景下,不少车企业绩受到影响。作为一季度唯一一家营收超过千亿的车企,上汽集团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财报,一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总营收1824.71亿元,同比下降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6亿元,同比降19.44%。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上汽集团在财报中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之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扩大贷款规模,另一方面则由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除了上汽集团,营收、净利润双降的还有两家企业:江淮汽车和北京汽车。 江淮汽车在营收、净利上双双下挫。4月28日,江淮汽车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97.61亿元,同比下降16.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下降253.45%。对此,江淮汽车表示,受疫情、芯片短缺影响,企业一季度销量下降;芯片、电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主营业务毛利减少。 4月28日,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车发布2022财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57.31亿元,同比下降8.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67亿元,同比下降11%。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北京汽车表示主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带来冲击,对集团的生产和销售带来较大影响。不过,北京汽车仍对中长期的业务发展持谨慎正面预期。 在已经披露一季报的12家乘用车企中,小康股份一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超50%。一季报显示,小康股份主营收入51.31亿元,同比上升56.03%;归母净利润-8.39亿元,同比下降57.54%;扣非净利润-7.57亿元,同比下降31.72%。而公告中,小康股份未就业绩亏损的原因作出具体说明。 事实上,从2020年就陷入亏损的小康股份,始终未走出泥潭。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小康股份提到,虽然2021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销售尚处于爬坡阶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摊销增大,研发投入、人工成本、营销渠道费用持续增加,导致公司该板块影响归母后净利润亏损14亿元。年报中,小康股份也提及了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对企业带来的压力。 5月7日晚间,先后多次推迟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终于上市。两款车型价格分别为进阶版39.79万元,高阶版42.99万元。这对于业绩下滑近两年的北汽蓝谷而言,无疑是一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