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利好政策密集释放 将风电光伏“焊”在风口
2022-6-13 8:00:49
近日,可再生能源领域利好政策密集释放。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目标,并着力破解行业难点问题。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强调了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此外,近期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财政部下发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都提出要支持光伏风电大型基地建设,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考虑到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及建设周期等因素,风电、光伏发电将挑起“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的大梁。 由增量补充变为增量主体 按照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要求,《规划》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 亿吨标准煤左右;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转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 根据《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新特征。一是大规模发展,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二是高比例发展,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三是市场化发展,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四是高质量发展,既大规模开发、也高水平消纳、更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中国在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5.3亿千瓦,以此推算,“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空间至少6.7亿千瓦。 业内普遍认为,12亿千瓦是底线目标,预计“十四五”“十五五”时期风电、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将远超规划目标。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08亿千瓦,同比上年实际并网容量增长95.9%,超出此前预期。 破解发展难点问题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但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提出了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见建议。例如,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指出,我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存在产业链周期错配、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他建议,出台产业专项规划,制定更明确的装机和进度目标,并加强执行检查;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攻关,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加大财政税收支持、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上调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SH600438)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 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