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解读之:智能制造 新时期新使命
2022-2-10 8:01:4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当前,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将成为新阶段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核心着力点。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充分把握我国制造业发展形势,明确了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的总体思路,是未来五年我国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关键
  我国制造业深层次问题突显,制造强国建设进入爬坡迈坎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制造业大部分领域在设备代差、技术代差总体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模式、制造方式、制造工艺、制造装备滞后发展的基本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制造业产品稳定性、寿命、可靠性、一致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制造业在役关键工业软件、工业母机、检测装备国外品牌占比大,产业安全风险加大。研发设计类软件国外品牌占比80%,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关键生产线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产业基础薄弱问题日益突显。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是各国推动产业变革发展的主要抓手。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欧美等发达工业国家通过创新引领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发展,形成了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了欧美在高端制造方面的绝对领先地位。对标全球制造业发展形势,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破解关键制造领域装备和系统发展短板、夯实制造基础能力、稳定供应链体系、提升制造业效益水平、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支撑。
  二、智能制造将引领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深度融合。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计算模式,将传统工业自动化的计算能力提升了6-7个数量级,依托强大的算力和万物互联的泛在感知能力,使制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融合成为可能。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推动人机物全面互联,实现制造要素的全面追踪、泛在化感知和认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在设计、制造、服务全流程中的深度应用,使得产品设计、工艺研发和生产制造的范式由传统机理模型向数据驱动变革。
  智能制造将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普及和智能化变革。伴随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将明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云-边-端协同的工业网络加速构建,以用户需求动态感知、资源要素互联互通、业务流程集成协同为特征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将加速普及,柔性可重构生产、共享云制造、敏捷智慧供应链等新型制造模式将孕育发展,企业组织将实现扁平化、创客化、液态化变革,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也将大量涌现。
  三、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新阶段,更好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是一种持续演进发展的先进生产方式。我国“十三五”时期将智能制造定义为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也即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先进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诸多新技术融合的新产物,其目的是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转型、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生产企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智能制造理念逐渐“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