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发布 力争工业投资规模达8500亿元
2021-9-10 15:11:5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化突破数量达到300项,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品牌引领示范企业200家,打响“上海制造”的名企品牌;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台/万人,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2021年9月9日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制造业承前启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其中,2020年,上海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65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5%,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
        未来,上海工业将如何发展?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要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到2035年,上海还要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明显增强,“上海制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规划》从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品牌显示度、数字化转型等4个维度,提出了18项具体指标。
      《规划》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要加快落实三个“上海方案”,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规模倍增。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加强产业细分领域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此外,上海还要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类脑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氢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和设计服务、产业电商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10项重点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化”,即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
围绕高端产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十四五”期间再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创新中心。
        上海当前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透露,当前,上海正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动AI、大数据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故障监测维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了宝钢、商飞、华谊等一批代表性数字工厂,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链接全国120多万家企业、820万台设备。
        数字化基建方面,上海已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扩容增能,面向长三角上线29个二级节点,服务企业超万家,标识注册量超100亿。规模化部署5G基站,建成5G全链接工厂20个。
        未来,上海推进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
      “力争三年打造100+、五年打造200+标杆性智能工厂,推动工业级智能硬件、融合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持续创新。在“链”上,促进“双链”数字化增智。”吴清表示。
      上海还要全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加速实现精准测链、补链、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