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
2021-8-11 9:49:12
日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8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文件。
《规划》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重要的指引性文件,《规划》将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定位目标
打造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十三五”时期,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
不过,广东制造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子信息“一业独大”,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
《规划》明确了四大定位: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按照发展,到2025年,广东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对于未来5年广东制造在发展规模、创新要素、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六个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其中,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在创新驱动方面,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
“两化”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全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万家。此外,质量效率发展取得新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
“这六个方面反映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向晓梅分析认为,首先强调规模,再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数字化和开放合作则是具体路径。从量的角度,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超过30%;从质的角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这两个数据充分体现广东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可以看出广东有信心有决心建设好制造强省。”
发力抓手
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对于如何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三大重点方向,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从而推动我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去年9月,广东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今年4月,广东建立以省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的“链长制”。截至目前,全省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对于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也明确了具体目标。
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其中,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万亿元,家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
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时期,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