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解读之二: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21-6-9 17:11:47
      《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针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行业应重点实施的五项战略任务,其中,“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仍是未来五年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一词排在第一位。围绕这一发展理念,在国民经济“十三五”到“十四五”规划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都被提到了战略任务的首位。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坚定决心与历史担当,目的就是要引导全社会不再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实现经济发展,而是更加自觉地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二、“十三五”我国机械工业创新成果丰硕
    “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各行业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就,新产品不断涌现。
      在发电、输配电领域,通过增强技术改造,行业企业在生产能力、装备水平、产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批特高压新产品陆续研制成功。
石化装备制造业以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成功研制了千万吨级炼油成套设备、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百万吨级PTA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以及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等重点装备,提高了石化装备自给率。
      在冶金装备领域,冶金全流程设备全面国产化,已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并拥有工程总承包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工程机械行业在高端、智能产品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批具有辅助操作、无人驾驶、状态管理、机群管理、安全防护、特种作业、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机械得到实际应用,极大地解决了施工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农机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形成,“十三五”期间,除单缸机农机具外,农业机械全部实现国三排放控制,带动了农机智能化技术的进步。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用高精密减速器研制取得重大进展,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功能和性能逐步提升。
        三、市场换不来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加强
      多年发展经验表明,市场可以换技术,但市场换不来关键技术,尤其是那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重点产品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竞争程度的加剧,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严格限制高技术对中国的出口,关键技术无法从国外引进。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必须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创新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发试验条件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方面。由于研发投入强度较低,企业针对新产品的试验和检测条件普遍短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少、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验要求,特别是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一些领域从事创新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难以形成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创新团队。
        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尽快实现机械工业自立自强
    “十四五”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