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对策支持我国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2020-8-3 9:12:45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机器人研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技术不断突破企业快速成长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密度也由5年前的每万人拥有11台增加到每万人拥有36台。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9万台,同比增长26.6%。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2.9万台,同比增长30.9%,高于外资品牌同比增速。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十八大以来,我国机器人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沈阳新松推出了国内首款七轴人机协作机器人,该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2015年,天智航的第三代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进入了CFD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16年7月CFDA正式受理“天玑”的注册申请。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斗”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成功在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中成功试验与应用。 
  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方面,包括沈阳新松、埃夫特、广州数控、哈博实、新时达、埃斯顿和巨一焊接等一批本土机器人制造骨干企业得到快速成长;服务机器人方面,骨干企业主要有科沃斯、康力优蓝、纳恩博、风行天下、优必选等,并在细分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附加值高的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占比逐年提升,坐标机器人占比逐年下降,产品结构延续近几年不断优化态势。2016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1万台,同比增幅高达92.7%,已连续两年增速超过70%,国产多关节机器人在同类型机器人市场中的比重也由2015年的15.1%升至2016年的21.5%。坐标机器人销售总量超过1.8万台,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scara机器人和工厂用AGV的销量增速均超过24%,比上年有所加快;并联机器人销量同比仅增8%,比上年大幅回落。 
  产品功能不断拓展。近年来,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功能范围主要集中在搬运与上下料、焊接与钎焊、装配、涂层与封胶、加工等,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功能。2016年,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销量超过4万台,同比增长33.7%,占总销量的比重为45.1%。焊接机器人销售2.3万台,同比增长8%。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量超过1.6万台,同比增长70.3%。此外涂层与胶封机器人销量也实现同比增长。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船舶、矿山开采等领域迅速拓展。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医疗手术、餐饮、消费、消防、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七项对策 
  加速机器人产业突破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聚焦“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要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对此,我们提出七项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