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加快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9-10-24 9:58:20
“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2019〕188号,下称《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落实该《实施意见》,10月23日,工信部科技司在福州召开了全国性宣贯会,科技司毕开春巡视员在会上提出了宣贯要求,有关人员对该意见进行了总体解读,同时从质量管理、质量分级、品牌培育和重点行业质量提升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解读。
《实施意见》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
毕开春表示,《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质量变革,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增强中国制造质量竞争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实施意见》针对企业质量意识有所淡化、质量违约成本低、优质优价环境有待完善、企业质量提升动力不足等影响质量提升的较为突出问题,提出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质量提升动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和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质量提升行动的中心任务。
《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质量提升与满足需求相结合,坚持企业主体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分业施策相结合,确定了“到2022年,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的重点任务方向。明确了以提高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为方向,“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引领行业质量提升,推动不少于10个行业或领域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机制”等质量工作目标。
《实施意见》遵循质量提升的科学规律,围绕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增强质量提升动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和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三项行动举措:要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要落实质量责任追溯制度,要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要强化质量信息公开,要推进质量文化建设;通过标准带动质量提升,通过技术升级支撑质量提升,通过培育品牌促进质量提升;推动完善质量分级制度,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增强质量基础能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
《实施意见》从组织落实、人才培养、宣传引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受到了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欢迎
全面质量管理是当今各种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它源自于世界各国质量专家和成功企业的研究与实践,反映了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实施意见》对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专家详细解读环节,中国质量协会总工程师李晓飞表示,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一)要明确企业质量方针目标,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优化顾客体验,提高顾客满意度。(二)要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对重要供应商的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进行指导和监督。(三)要积极应用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方法,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