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解读
2017-2-8 16:58:30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2005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明显信息化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集聚了一批优质的信息化服务资源,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创新发展的服务网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在总结2005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服务平台化与应用网络化相结合、示范带动与协同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方向,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以信息技术提升研发设计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设计可以极大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CAD/CAE/CAPP/CAM)系统应用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研发平台,推广应用数字化产品建模工具、三维及虚拟现实模拟设计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用户参与式的研发设计、仿真与验证分析,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研发与产品设计的网络化。
      二是以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方式。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生产制造流程的柔性化改造,发展网络众包、分享经济、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对促进中小企业变革生产方式,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为支撑作用,推广“智能制造”信息化集成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的应用水平,推进生产制造流程的柔性化改造和智能化转型,为先进制造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三是以信息技术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获得便捷的信息化服务,降低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中小企业以租代建、支持核心业务发展、覆盖企业经营管理链条的便捷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动经营管理信息化向商业智能(BI)转变和关键环节的整合与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程度,为中小企业降低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实现中小企业内外部管理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四是以信息技术优化市场营销。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发展基于社交的电子商务,创新网络营销模式,有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细化区分网络群体,增强营销的精准性,拓展市场空间。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社交型电子商务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构建覆盖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全链条的产品品质追溯系统,优化互联网产品质量监督环境,为精准化营销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精准化。
        五是探索互联网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优势,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存在天然的“适配性”,能够消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抑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集聚各类金融资源,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协作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六是引导大型信息化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大型信息化服务商在人才、网络、服务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探索政府支持、大型信息化服务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