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出炉
2016-3-1 11:16:23
去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首次被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
作为制造大省,浙江的制造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大背景下,它未来的路又将如何走?
针对此,浙江省政府日前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纲要不仅指出了浙江制造业的提升目标,而且明确了接下来将重点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新材料、时尚轻纺等11大产业。
“每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都设立了既定的发展目标”
11大产业重点浮现
日前,围绕制造业转型发展,浙江省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导报记者从《纲要》中留意到,未来浙江制造业的提升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
从发展目标来看,制造强省的主要建设指标包括创新能力、规模质量、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等五个方面。创新能力方面,统计显示,去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7件。《纲要》提出,到2020年,有效发明专利数将达到80件,到2025年则要达到120件。从产业结构来看,浙江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制造业企业数量,将由2015年的83家,增加到2025年的140家。
不仅如此,《纲要》还明确了未来10年,浙江产业发展的11个重点:包括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每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都设立了既定的发展目标。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城市地铁(轻轨)车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装备及控制系统,建成国内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
比如,在发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将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又比如,通过培育发展通用航空相关制造业,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等。
11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外,围绕制造业由大做强,《纲要》还提出了浙江未来10年将重点实施的11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三强一制造”建设工程、产品升级与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四换三名”工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以及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意在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按照要求,到2020年,浙江将建设省级创新中心8家左右,到2025年建成20家左右,并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而为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的智能制造工程,其目标则是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比2015年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同比缩短50%,不良品率同比降低50%。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工业商品嫁接智能化、互联网等高附加值要素,使这些要素融入整个制造体系”
寻找转型新契机
可以发现,《纲要》的出炉,不啻为浙江制造业下一个10年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的突围同样也是浙江经济转型的一次新契机所在。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尽管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省,从自身来看,浙江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一样,也有着许多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个事实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浙江制造业一直处于疲态当中。长期以来,由于以代工模式为主,浙江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