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国制造2025》 “十三五”开启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征程
2015-12-8 16:50:39
    为指导和推动我国工业园区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信部从2009年起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至今已有六批共300家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批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面向未来,示范基地将成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载体,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开启新的征程。
    一、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前行
    我国工业园区虽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但对于2008年刚组建的工信部来说,抓工业园区建设还是一项新工作。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一是形成了一套创建工作的基本规范。2009年,工信部制定出台了《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示范基地的内涵、范围、创建原则、基本条件、工作程序及管理要求。2011年,针对军民结合、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补充制定了相应的条件,进一步完善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二是建立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机制。工信部制定了示范基地创建评审的工作程序,健全了组织体系。通过司局审查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定量打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部内审查与社会公示相结合等方式,力求创建评审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程序,坚持从严审查、宁缺勿滥。
    三是形成了部省两级创建、梯次发展的工作格局。在国家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引领下,各地陆续开展了省级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基本都制定了省级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开展了相应的评审创建工作,有的还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工作体系,形成了梯次发展、稳步推进的格局。
    四是加强对已授牌示范基地的动态管理。为提升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工信部建立了对示范基地定期复核、动态管理的机制。2013年,制定印发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复核工作方案》。在各地工信部门和示范基地的大力配合下,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批示范基地的复核工作。
    五是积极探索对示范基地进行指导和支持的有效方式。2012年,工信部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3月,制定了《产业基地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动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各地工信部门也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示范基地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示范基地创建取得了积极成效
    几年来,示范基地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示范基地成为引领带动我国工业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示范基地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达到14.9%,比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5.7个百分点;示范基地技术改造投入超过4.8万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四成。2014年,示范基地平均工业总产值和平均销售收入均超过千亿元,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示范基地销售收入比重超过一半的示范基地达68.7%,特色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比如,目前36家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行业规上企业的比重分别超过了80%和90%。
    二是示范基地成为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5年来,示范基地研发投入超过2.8万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2.2%左右,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得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89万件,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接近20%。同时,示范基地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