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解读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
2013-8-23 16:36:08

    近日,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国发〔2013〕2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船舶工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有关负责人。 
    问:请介绍一下《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答: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船舶工业发展,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促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实施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期间,深入地方、企业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航运、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渔业、海上行政执法等用户部门的意见,多次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金融单位、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的意见,务求准确研判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政策诉求,充分了解用户部门对船舶工业发展的期望和建议,确保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惠及行业和企业。各有关方面对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认识高度统一,有关部门对《实施方案》的制订给予了大力支持,地方、行业、企业对制订实施《实施方案》高度关注、十分期待。 


《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重大举措。《实施方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加快转变船舶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强创新驱动,要求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遏制产能过剩,促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是提升“中国制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 


    问:怎样看待当前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答: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比重显著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流船型形成品牌,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新进展,船用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城市船厂搬迁有序推进,三大造船基地形成规模,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 


    受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从世界船舶工业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球运力过剩矛盾和造船产能过剩矛盾并存,未来几年船舶市场需求将持续低迷;与此同时,国际航运和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密集出台,船舶需求结构加快向高端化升级,造船发达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力度,世界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产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形势看,我国船舶工业出口船比例高,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手持订单持续减少,行业普遍开工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多年粗放式发展积累的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薄弱、配套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不高等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造船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齐全,劳动力资源充裕,比较优势依然突出,世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