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曲线补贴”扶持小微企业
2013-1-11 10:40:53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几乎都是“直接补贴”。 
  去年起,厦门市创新财政扶持方式,通过“曲线补贴”,让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比如,该市至今已投入5000万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由此推动6家银行发放贷款总规模达7.5亿元。 
  方式1:信贷风险资金 
  上月,厦门兴鹭华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拿到厦门农商银行的100万元贷款,这是兴鹭华第一次从银行融资渠道中贷到款。 
  2006年创立的兴鹭华,之前也曾找银行贷款,但由于企业办公地点是租来的,无法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几年来基本上只能靠自我滚动发展。“此次能贷到100万元,完全是沾了新政策的光。”总经理黄志华说。 
  据人行厦门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目前厦门共有9万多户小微企业,但普遍受限于提供不出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物,仅7000多户从银行贷到款。对厦门的这些小微企业来说,在眼下的这波全球经济低谷中,如果免抵押就能从银行贷款,无疑是雪中送炭。 
  针对这一现状,去年9月,厦门市财政局会同市经发局开展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试点,投入1200万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支持首家试点银行——厦门农商银行。厦门农商银行按1200万元信贷风险资金放大15倍的规模(即1.8亿元),发放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贷款对象为厦门辖内经营期满2年、经营情况良好的小微企业,单户融资总额在300万元以内。一旦出现坏账,厦门市财政承担风险的40%,农商银行承担60%。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户小微企业从中受益,户均贷款110万余元。 
  去年11月,在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厦门增加2400万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支持厦门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3家银行按15倍放大倍数为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又投入1400万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支持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2家银行按15倍放大倍数为小微企业提供放大抵押物价值贷款(即单个企业放款金额为抵押物评估值乘以承诺放大倍数,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方式2:给力担保公司 
  近年来,厦门还积极鼓励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而财政鼓励担保的背后,同样体现了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 
  厦门市财政局企业处处长黄维津介绍,去年市财政为间接扶持小微企业,共兑现了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2231万元,由此受益的小微企业远比信贷风险资金的受益企业多。 
  在已兑现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中,厦门市担保有限公司拿到300万元,这是规定的补贴上限。 
  该公司总经理李云祥告诉记者,财政对担保公司的补贴更大意义在于鼓励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按照要求,我们做到了三点:一是降低担保门槛,放宽抵押物,把股权、知识产权以及订单等也纳入可供抵押担保范围;二是提高贷款担保额度,按抵押物的百分百,甚至超过抵押物的评估价提供贷款担保;三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要求合作银行按基准利率放贷。” 
  与此同时,市财政局还出资5000万元,支持厦门市担保公司设立科技担保分公司,对基本上无资产可供抵押贷款的科技企业进行专项扶持。据悉,目前,厦门担保公司银行保证金对应的贷款额度一般是保证金的1-2倍,厦门财政要求科技担保分公司的杠杆作用能放大到5倍,并且降低门槛。 
  效果:持续专业灵活 
  “以前,我们曾拿到厦门财政的直接补贴,金额小,并且多是一次性,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没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厦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技型企业老板如是说。 
  去年,该企业受惠于“曲线补贴”,获厦门农商银行200万元免抵押贷款。该老板认为,有了第一次贷款,公司就可据此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这是以后向更多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可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而“对于一家发展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