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件首现顺差 政策导向应予关注
2008-3-5 16:05:50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基础件对外贸易呈现迅猛发展之势,轴承、链条、紧固件等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份额连年增长,2007年,我国机械基础件产品进出口更首次实现了顺差,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基础件产品的出口还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一些为主机和重大装备配套的关键基础件则依赖进口,机械基础件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之路依然漫长。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改善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对机械基础件产品的进出口究竟带来了和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期特刊登我国机械行业进出口方面的资深专家郑国伟先生的文章,他对机械基础件产品的进出口现状、相关进出口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机械基础件进出口快速增长
2007年机械基础件行业进口9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出口98.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出口略大于进口,顺差为0.27亿美元(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范围,下同)。
各主要产品出口增长势头很好。标准件出口金额最多,达32.5亿美元,增长37.9%;其次是轴承,出口15.52亿美元,增长25.02%;再次是工业链条,出口7.58亿美元,增长17.8%;密封件出口2.54亿美元,增长34.8%。三类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液压元件及装置出口2.43亿美元,增长55.7%%;气动元件及装置出口0.49亿美元,增长47.7%;模具出口1532万美元,增长59.2%。
进口增长的主要产品有:标准件进口最多,达18.51亿美元,增长25.9%;其次是轴承,进口17.92亿美元,增长21.6%;再次是液压元件及装置,进口13.66亿美元,增长40.7%。而后是,密封件进口3.94亿美元,增长33%;气动元件及装置进口2.5亿美元,增长16.7%;工业链条进口1.09亿美元,增长34.4%。
模具进口大幅度下降,为1.04亿美元,下降47.5%。
2007年,机械基础件进出口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由于出口快速增长,从2007年8月起,进出口已首次实现顺差,改变了近几年每年进出口都是逆差的状况,这是行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二是各类产品进出口很不平衡:轴承和标准件大进大出,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和密封件进口很多出口少,模具进口骤减出口很少,工业链条进口少出口很多,而且在整个基础件产品的出口中,低附加值产品仍占多数,进口的基础件则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机械基础件产品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和调整产品结构的迫切性。
政策调整将对进出口产生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进出口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改善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整顿出口秩序,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为减少国际贸易顺差,促进产业升级,发布了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政策。其中有关机械基础件进出口现行政策主要有:
1.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产品退税,是指退还在国内已征收的间接税(主要是增值税),目的是使出口的货物以不含国内间接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货物重复征收国内税,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这种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体现了世贸组织关于非歧视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并已形成国际通行惯例。因此,它不是个别国家采取的优惠政策,更不是补贴。
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后,以财税〔2007〕90号文,发布了《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实行。
这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机械基础件行业降税产品有36种,主要是机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