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件“短腿” 本土企业该如何突围
2007-12-21 15:36:49
在国家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大背景下,为其主机配套的基础性产业也因此受到重视并被列入发展规划。然而,与主流声音不太和谐的是,作为基础性产业之一的国产液压气动密封件产品却在大型主机制造中屡屡遭受白眼和冷遇,致使相关企业生存出现困境。记者了解到,本土企业的产品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在与最终用户签订供货合时被提出连带要求:“坚决不用国产基础配件”。这种排斥国产货的现状,客观上使进口产品成为该市场的主流。专家认为,基础性产业的核心技术花钱买不来,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尴尬局面是用户不用造成的
据了解,我国能源、交通、信息、水利、建筑、环保等产业需要大量机械装备以满足其发展需要。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些装备需要配套大量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液压气动和密封元件,其配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因此,液压密封元器件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基础支持的产业,不少产品属于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核心技术。
但现实却让这些液压密封元器件企业陷入尴尬境地。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郭洪凌说,和机床制造业不用国产数控系统“中国芯”一样,该制造业大型数控机床也不采用国产液压系统,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为国产盾构机重大型装备配套的液压系统也基本上采购进口产品。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号召用户采用国产配件,可最终用户还是拒绝使用国产液压系统,厂家惟一的要求是“不能有国产货”。
“有时国外产品不能及时到货,为了赶工期偶尔用上国产液压件,对方也强烈要求拿进口件作备品”。郭洪凌无奈地说。
榆次油研液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林对此感触颇深。他说,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部件都要采购进口产品,就是不给国内配件企业机会。总强调说国产配套件质量不过关,可靠性差,你不给机会使用如何改进?其实装备制造业主机的高附加值部分就在这小小的部件上,利润也最大,却都被国外拿走了。我们不能总是充当“组装厂”的角色。
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沙宝森介绍,全球液压气动密封件市场份额约400亿美元,其中日本、德国占据60%,我国只占10%的市场份额,还主要是低端产品,而市场急需的中高端产品则依赖进口,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2006年我国进口的15亿美元的液压密封元器件中,液压系统就占了10亿美元。今年以来,进口出现加剧的趋势,1月-7月份进口额已高达11.2亿美元。
制造业“短腿”在于集中度低
为何会出现装备制造业发展快速,基础件配套却跟不上的“短腿”现象?专家分析认为,我国长期以来“重主机,轻配套”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与装备业主机的发展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确实很大。有专家分析认为,起码相差15年,而差就差在产品品种、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谁都想上,使我国液压、气动和密封企业小、弱、散、乱,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再加上研发能力不强,行业优势集中度过小,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因此无法参与全球化竞争,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克斌说。
以建设中国一流液压生产基地著称的辽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经济规模只有四亿元,而全国达到五亿元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专家们谈到,由于行业内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严重,不少企业的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质量意识不强,导致产品性能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使国内最终用户满意和信赖的名牌产品。以液压产品为例,我国产品品种只有国外的1/3,产品寿命为国外的1/2。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用户越不用越差,企业效益越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